Tứ Hải giai huynh đệ

Đông Y - Traditional Medicine => Đông Y khái luận - Traditional Medicine - Introductory Theory => Tác giả chủ đề::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6:35 PM



Tiêu đề: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6:35 PM
第一篇  中醫學概論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基礎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科學,它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証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為基礎,以辨証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學理論體系。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政治、經濟、文化都有顯著發展,學術思想也日趨活躍。在這種形勢下,出現了我國現存的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總結了春秋戰國以前的醫療成就和治療經驗,確立了中醫學的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醫藥學發展的基礎。

  (二)陰陽五行學說和致病因素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內臟相關學說)的合稱。中醫據此可以說明內部的對立統一和人體內部的聯系。

  陰陽既代表體內的「物質」與「機能」,亦代表機體「抑制」與「興奮」的兩種基本過程。陰陽失調(偏盛偏衰),實為疾病成因的主體。同時中醫學也用血氣來統括物質與機能,所言〝血〞的意義,包括血液與體液等物質,〝氣〞是指局部以至整體的機能。概括地說:一切亢進的(浮)、興奮的(實)、有熱性傾向的(熱)都歸「陽証」;潛伏的(裏)、衰弱的(虛)、有寒性傾向的(寒)都屬「陰証」。

  五行,即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腎)。先賢按五行的屬性,將自然界和人體組織在一定的情況下歸納起來,同時以「相生」和「相克」的關係說明臟腑之間的調整本能。臨床上運用五行學說,主要也是解釋人體內臟的相互聯系及生理、病理複雜變化,從其正常和不正常情況下所反映的現象,作為推斷病情和確定治法的依據之一。

    致病因素
   1.內因
  內因亦稱內傷,泛指內損臟氣的致病因素。包括:喜、怒、懮、思、悲、恐、惊(七情)。此外亦有飲食所傷、痰瘀停積及蟲患等。

   2.外因
  外因是外來的病因刺激,通過皮膚和黏膜等特殊感受器,而感染各種傳染性的疾病。包括:風、火、暑、濕、燥、寒(六淫)。

   3.不內外因
  疾病的發生,有意外損害,既不屬於內因和外因者,稱為不內外因。如房室傷、金刃傷、湯火傷、蟲獸傷和中毒等。
 

    病因和診斷名稱
1)風:主要是指空氣的流動從而刺激機體表面皮膚黏膜,致令調節機能發生障礙,影響了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因而發生病變,如傷風咳嗽(外風),但對於神經系統的病變如頭目暈眩、腰足麻痹等,則屬「內風」。

2)火:是指炎烈、亢進、興奮的含義。凡是一種急性炎症的進行期,體溫上升嚴重,均可稱為〝火〞。

3)暑:是指由於夏令氣候炎熱刺激機體,因而誘發疾病。發病後呈現壯熱、口渴、疲勞多汗,或昏悶不醒、小便赤澀等。

4)濕:是指空氣中的濕度高,或體內新陳代謝機能與排泄機能障礙,蓄積或分泌著多餘的水液,因而發生病變。特徵為軀體有疲乏重痛感,大小便的排泄不調等証候。

5)燥:是指氣候乾燥或體液乾燥所致的病變。

6)寒:是由寒冷的氣候刺激機體,因而感發疾病。初期症狀為惡寒、發熱、頭項痛等,此謂感冒之「外寒」。又如機體受了病因的刺激後,機能受到明顯的抑制,興奮現象降低,因而呈現體溫不足(內寒)。
 

  (三)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1.整體觀念:是指人體本身的整體性和人與大自然的整體性。

2.辨証施治:是中醫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方法。

a)証: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b)辨証:是分析和辨別疾病的証候。

c)施治:是根據辨証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四)中醫如何診斷疾病

1.四診:是指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收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a)望診: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見徵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觀察。
b)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是通過聽覺和嗅覺,了解由病體發出的各種異常聲音和氣味,以診察病情。
c)問診:通過詢問病人或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d)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內容,脈診是按脈搏;按診是在病人身軀上一定的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疾病的內在變化或體表反應,從而獲得辨証資料的一種診斷方法。

2.辨証(舉例)

a)八綱辨証:是各種辨証的總綱,為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証方法。

a1)表裏:是辨別疾病病位內外和病勢深淺的兩個綱領。
a2)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
a3)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
a4)陰陽:是八綱辨証的總綱。在診斷上,可將一切疾病分為陰陽兩個
         方面。

b)臟腑辨証: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証候進行分析歸納,藉以推究病機,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正邪盛衰情況的一種診斷方法。

c)經絡辨証:是運用經絡學原理,以推求疾病發生的原因、性質及其部位所屬証候的診斷方法。

d)氣血津液辨証:是根據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分析辨認其所反映的不同証候,用以指導臨床,診察病証。

  (五)中醫如何治療疾病

八法:確定病証後,治療方向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方劑:根據治法、功用,可分為解表劑、清熱劑、補益劑、祛濕劑等
       21類。
藥物:按其功用的共性,結合治法,可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理氣藥、
      補血藥等20類。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7:10 PM
中醫藥學診療基礎

    長久以來浩繁及艱澀的中醫學理論,使人卻步,難入門檻,影響中醫事業的推展。《中醫藥學診療基礎》共分六篇,以簡要的篇章點出中醫學的基礎論題,旨在提供對中醫學未有認識或稍有涉獵的人士以作參考之需。

    第一篇  中醫學概論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基礎。
(二)陰陽五行學說和致病因素。
(三)中醫學的基本特點C
(四)中醫如何診斷疾病。
(五)中醫如何治療疾病。

    第二篇  診斷學的基本理論和望診的認識
(一)診斷學的範圍與原則。
(二)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三)望診的認識。

    第三篇  聞、問、切診和辨証的認識
(一)聞、問、切診的認識。
(二)辨証的認識。
(三)辨証的形式。

    第四篇  預防和治療法則、人體臟腑與經絡的關係
(一)防治原則與治法由來。
(二)常用治法及其適應証。
(三)經絡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四)十四經脈名稱及循行部位。
(五)經絡的生理功能、穴位功能與健康的關係。
(六)常用保健穴位。

    第五篇  中藥和方劑概述
(一)中藥的性能及應用。
(二)方劑的組成、劑型及用法。

    第六篇  常用方藥的功用
(一)認識二十一類方劑。
(二)介紹三十六種臨床常用方的功用、主治及其組成的藥物。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8:19 PM
常見病論治

  本欄介紹的常見病是以男婦兒內科為主述篇章。每篇的定名採用現代醫學名稱或中醫習用名稱作為標題;內容分成:概說、

主症、致病因素、改善原則、常見証型和常用食療等。

  篇章的鋪陳當以中醫學理論觀點為綱,而論中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必須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鼻敏感


    概說

  鼻敏感屬中醫學〝鼻鼽〞範圍,為鼻科常見病之一,是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與過敏性鼻炎相類似,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不分男女老幼均可發生。本病臨床上有長年性發作和季節性發作兩型。一般鼻敏感初起,或體質過敏者,常在酷熱天氣被熱氣誘發,或過吃辛燥食物時誘發本病,或在氣候突變和異氣、異物刺激時發作。

    病徵

  以突然和反複發作性鼻塞、鼻癢、噴嚏、鼻流清涕為特徵。本病發作時,常與傷風鼻塞的外感症狀相似。

致病因素:1.內因:肺、脾、腎虛損。      2.外因:感受風寒、異氣侵襲鼻竅。

改善原則:以溫補肺臟為主。

    鼻敏感常見証型:

  (一)肺氣虛寒型
症狀:鼻竅癢甚,噴嚏連連,繼則流大量清涕,鼻寒不通,嗅覺減退。平素惡風怕冷,易感冒,每遇風冷則易發作,反複不愈。全身症見倦怠懶言,氣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淡白,舌質淡紅。
治法:補肺祛寒。
方例: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
藥物:北防風  天于術  炙棉蓍  蒼耳子 辛夷花  香白芷  薄荷葉

  (二)肺脾氣虛型
症狀: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覺遲鈍。患病日久,反複發作,平日常感頭重頭昏,神昏氣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納欠佳,大便或溏,舌質淡胖。
治法:健脾益氣,補肺斂氣。
方例:四君子湯加味。
藥物:防黨蔘  天于術  白茯苓  炙甘草  炙棉蓍  五味子 辛夷花

  (三)肺經鬱熱型
症狀:遇熱氣或燥熱食物時,鼻脹塞,痠癢不適,噴嚏頻作,鼻流清涕,或可見咳嗽咽癢,口乾煩熱,舌質紅。
治法:清宣肺氣。
方例:辛夷清肺飲加減。
藥物:辛夷花 粒麥冬 生百合 枯黃芩 枇杷葉 梔子皮 桑白皮太子蔘

  (四)腎虛型
症狀:多長年發作,早晚較甚,平時畏風怕冷,面色淡白,精神不振,腰膝痠軟,或形體虛弱,眩暈耳鳴,健忘少寐。
治法:補腎納氣,滋養腎陰。
方例:溫柔補腎湯加味。
藥物:巴戟天  大鎖陽  肉蓯蓉  仙靈脾  生白芍  懷牛膝 防黨蔘  白茯苓  釵石斛

常用食療:

  (一)蘋果懷山豬胰湯
功效:清胃腸積熱,健脾滋腎。
材料:蘋果二個(去心切片)  懷山藥一兩   豬胰一條(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一時半,調味飲用。

   (二)淡菜懷實山斑魚湯
功效:健脾理汗。
材料:淡菜一兩(洗淨) 懷山藥八錢  肇芡實三錢 山斑魚約半斤(布包)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三小時,調味食用。

   (三)健脾固表湯
功效:健脾固表,養陰滋腎。
材料:懷山藥四錢  肇芡實五錢  湘蓮肉五錢  大百合一兩 黃魚膠一兩(或元貝五錢~一兩)  豬骨適量(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三小時,調味食用。

    注意
  鼻敏感患者體質偏虛,平時較易受涼感冒,故應保持身體鍛鍊,增強機體的防禦功能。日常避免過食生冷魚蝦及辛辣燥熱等物,或減少塵埃、花粉等刺激。家居宜保持空氣流通。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9:10 PM
暗瘡






概說
  暗瘡的正確學名是痤瘡,好發於青少年男女。形成粉刺、丘疹、膿皰或結節等損害,主要見於顏面、胸、背。

    成因
  暗瘡主要是由於青春期內分泌改變,雄性激素比雌激素分泌量相對的增多,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皮脂分泌過多或排泄不暢,皮脂淤積堵塞毛囊口,使毛囊營養發生障礙,外界細菌易於侵入毛囊,並大量繁殖,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而刺激毛囊,引起炎性反應,形成暗瘡。

中醫學病因
認為暗瘡多與肺、脾二臟的功能失調有關。

  暗瘡常見証型:

  (一)肺臟燥熱型
主症:表現為顏面潮紅,粉刺焮熱,疼痛,或有濃皰,舌質紅苔薄。
治法:涼血清熱。
方例:枇杷清肺飲加減。
藥物:野生花旗蔘  枇杷葉  生甘草  枯條芩  桑白皮    地骨皮     杭白芍

  (二)胃腸濕熱型
主症:皮疹紅腫疼痛,伴有便秘,溲赤,納呆腹脹,舌苔黃膩。
治法:清熱化濕通腑。
方例:茵陳蒿湯加減。
藥物:棉茵陳  生梔皮   江枳實   枯條芩   生薏仁  白茯苓  川樸花

  (三)脾虛痰濕型
主症:皮疹以膿皰、結節、囊腫、痕癢為主,或伴納呆便溏,舌苔膩。
治法:健脾化痰,利濕清熱。
方例:六君子湯加減。
藥物:防黨蔘  白茯苓  貢白術  舊陳皮  酥半夏  懷山藥    紫丹蔘  車前子  蛇舌草

食療介紹

(一)肺臟燥熱型(湯名:荳芽清肺湯)
主症:顏面潮紅,暗瘡疼熱,或有膿皰。
治法:涼血清熱。
湯料(二人分量):大豆芽 半斤  淨瘦肉 四兩  薄切生薑 二片
製法:將湯料用清水八碗一同放下,沸後續慢煮二小時,飲用時加適量鹽調味便可。

  (二)胃腸濕熱型(湯名:銀花茵陳飲)
主症:暗瘡部位紅腫疼痛,伴有便秘,小便黃澀,腹脹。
治法:清熱化濕。
作料(一人分量):金銀花 三錢    棉茵陳四錢
製法:將作料用清水四碗一同放下,沸後慢煎至一碗飲用。
註:平時體質虛弱者,煎時可加入二片薄切生薑。若晚上入睡時汗多或平素易患腹瀉之人士均不宜飲用。

  (三)脾虛痰濕型(湯名:蔘鬚薏苓飲)
主症:皮疹以膿皰及痕癢為主,伴納呆或大便不爽。
治法:健脾清熱。
作料(一人分量):石柱蔘鬚 五錢    生熟薏仁各四錢    赤茯苓 三錢    白茯苓 三錢
製法:將作料用清水三碗一同放下,沸後慢煎至一碗飲用。

(四)枇杷清熱飲
功  效:清肺胃熱。
適應証:肺胃積熱,暗瘡等。
材料:枯條芩二錢    生甘草一錢    防黨蔘三錢    桑白皮三錢    炙枇杷葉三錢    糖冬瓜一兩
製法:清水三碗,煎存一碗溫服。

    預防
  患者平時須少吃辛辣、酒類等刺激性食物,減少高脂肪、高糖飲食,多進食新鮮蔬果,保持大便通暢,並經常保持皮膚清潔,多用溫水肥皂洗臉,避免皮脂的淤積。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9:31 PM
胃氣脹

概說
  胃氣脹屬脾胃病証,患者多感胃脘部痞塞,胸膈滿悶,常發生胃腸充氣,有一種作飽、鼓脹或輕微疼痛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惡食或厭食。臨床上常有「噯氣」和「痞滿」兩類病証論治。

  (一)噯氣
  噯氣是指胃中之濁氣上逆,經食道由口排出的病証。

常見病因:1.食積內停;2.感受外邪;3.情志不和;4.脾胃虛弱。
 

    噯氣常見証型:

  1.肝胃不和
症狀:噯氣時作,噯氣仍感胸脅不舒,或兼腹脹,不思飲食,或兼精神抑鬱不暢,常因精神刺激誘發或加重。
治法:疏肝理氣,降逆和胃。
方例:四逆散。
藥物:北柴胡  杭白芍  江枳實  炙甘草

  2.脾胃虛寒
症狀:噯氣時作時止,噯聲低弱,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四肢不溫,面色少華,或泛吐清水。
治法:溫中祛寒,補益脾胃。
方例:六君子湯。
藥物:舊陳皮  法半夏   防黨蔘  天于術   白茯苓   炙甘草

  3.胃中痰火
症狀:噯氣胸悶,口渴唇乾,或嘔吐痰涎,或兼咳嗽,痰質黏稠。
治法:清熱化痰,和胃降逆。
方例:溫膽湯。
藥物:舊陳皮  酥半夏  白茯苓  炙甘草  江枳實  乾竹茹

  (二)痞滿
  痞滿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滿悶,觸之無形而不痛的証候。

常見病因:1.飲食阻滯;2.痰氣壅塞;3.七情失和;4.脾胃虛弱。

    痞滿常見証型:

  1.痰濕內阻
症狀:胸脘痞塞,滿悶不舒,頭目眩暈,胸悶不飢,惡心欲吐,身重倦怠,或咳痰不爽,小便黃澀。
治法:祛濕化痰,順氣寬中。
方例:平陳湯。
藥物:泡蒼朮  川厚樸  舊陳皮  酥半夏  白茯苓  炙甘草

  2.肝鬱氣滯
症狀:胸脘不舒,痞塞滿悶,心煩易怒,兩脅作脹,或時作嘆息。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消滯。
方例:越鞠丸。
藥物:香附子  撫川芎  泡蒼朮  炒山梔  建神曲

  3.脾胃虛弱
症狀:胸脘不舒,痞塞脹滿,時寬時急,不知飢,不欲食,喜熱喜按,得溫則舒,四肢不暖,氣短乏力,體倦懶言,大便稀溏。
治法:補氣健脾,升清降濁。
方例:補中益氣湯。
藥物:炙黃蓍  貢白術  舊陳皮  綠升麻  北柴胡  防黨蔘   炙甘草  當歸身
 

注意
患者須留意飲食,慎防過飽,少吃辛辣刺激之品和動物脂肪。平日應定時進食,避免精神緊張,戒煙酒。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09:56 PM
糖尿病

概說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病範疇,是一種常見的新陳代謝疾病,當胰臟的胰島素不足,或分泌出來的胰島素不能發揮功效時,可引起醣代謝紊亂,血糖便增加,而糖份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這便是糖尿病。

  本病多發於中年以後,以及嗜食高脂蛋白類食物和飲酒的人士。病者如不獲得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引起高血壓、中風、腎臟病,心臟病,並會影響眼球,或引致失明。本病誘因:1.遺傳;2.肥胖;3.精神壓力;4.懷孕;5.藥物。

糖尿病的一般徵狀
1.多飲;2.多食;3.多尿、4.消瘦。

    其他徵狀:
●足部麻痹、刺痛或無力,傷口容易發炎,經久不愈。
●視網膜血管病變,視力模糊。
●女姓陰部容易受念珠菌感染,引致皮膚痕癢。

    病因:
1.飲食不節,積熱傷津;2.情志不調,鬱火傷陰;
3.先天稟賦不足,五臟虛弱;4.房勞過度,腎精虧損;
5.過服溫燥藥品,耗傷陰津。

基本病理:陰虛燥熱。
病變部位:主要在肺、脾(胃)、腎三臟,尤以腎為主。
基本治則:清熱生津,益氣養陰。

    病狀分類:
(一)上消;(二)中消;(三)下消。

  (一)上消(肺消)
症狀:口渴多飲,咽乾舌燥,小便頻數。舌邊尖紅,苔薄黃,脈象數。
治法:清肺瀉火,生津止渴。
方例:消渴方加減。
藥物:北沙蔘  麥冬  天冬  生地  天花粉  川連  黃芩  知母

  (二)中消(胃消)
症狀:多食易飢,形體日瘦,自汗,大便乾燥。舌苔黃燥,脈象滑數。
治法:清胃養陰,瀉火通便。
方例:調胃承氣湯合增液湯加減。
藥物:大玄蔘  麥冬  生地黃  釵石斛  生大黃  黃連  知母

  (三)下消(腎消)
症狀:小便頻而量多,尿渾濁如脂膏,或有甜味,煩渴,腰腿酸軟,或頭暈短氣、乏力自汗、陽痿。舌質紅少苔,脈象沉而細數。
治法:補腎固精,清熱養陰。
方例:六味地黃湯加減。
藥物:生地  懷山藥  山萸肉  丹皮 天花粉  天冬 女貞子 五味子

    食療方
  (一)懷實粟米鬚湯
懷山藥一兩  肇芡實一兩  粟米鬚一兩  豬橫利一條
用清水四碗,煎存一碗半飲用,每日服一次,以一周為一療程。

  (二)滋膵湯
生北耆二兩  生地黃一兩半  懷山藥一兩  山萸肉五錢  豬橫利一條
用清水六碗,煎存二碗飲用,每日服一次,以一周為一療程。

  (三)耆懷苡米湯
生北耆二兩  懷山藥一兩半  苡米一兩  豬橫利一條
用清水六碗,煎存一碗半飲用,每日服一次,以一周為一療程。

   (四)蚕蛹湯
蚕蛹十個
水煎後飲汁,每日服二次。

 (五)紅蘿白鮑魚粥
紅蘿白四兩  石決明一兩  鮑魚二個  粳米二兩  生薑少量
用清水適量,文火慢煮,粥成後調味飲用。

常用降血糖藥物
黨蔘  白術  地黃  蒼術  玄蔘  杞子  懷山

    預防及護理
  在預防方面應節制飲食和避免情緒抑鬱。病患者更須節制進食醣類食品,日常多作適體運動。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0:20 PM
高血壓

    概說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是血流供求關係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腦腎最為重要。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管損壞,更可能損及心臟、腎臟和腦部等身體的器官。中醫學屬「眩暈」、「頭痛」、「肝陽上亢」範圍。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病)和繼發性(症狀性高血壓)兩種。臨床上以患上「高血壓病」為主,其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多認為與精神因素、肥胖、高齡、高血脂、遺傳等多種因素,引起大腦皮層、植物神經系統及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

高血壓病可區分緩進型(良性)和急進型(惡性)兩類,其中又以緩進型較為普遍。緩進型的常有家族史,病者常較壯實,年齡多在四十歲以上,病情發展緩慢,早期可無症狀;急進型的發病常在四十歲以下,病程進展迅速,舒張壓持續增高。

本病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是青年、壯年期發病的繼發和發展,由於年齡增加多合併有動脈硬化和臟器障礙。中老年人高血壓常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成為腦卒中、心肺病、動腦脈硬化的禍根,常因併發腦血管意外或冠心病而危及生命。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半數以上患高血壓病,世界衛生組織對高血壓病的建議診斷標準為:收縮壓160毫米汞柱,舒張壓95毫米汞柱,兩者具有一項即可確診。

    常見症狀
  可出現眩暈、頭痛、頭脹、心悸、耳鳴、煩躁、腰酸、腿軟、失眠、健忘、易怒、大便秘結等症狀。

    中醫學病因
  由於七情所傷、飲食失節、內傷虛損所引起,與心、脾、肝、腎四臟關係密切。〔肝腎陰陽失調(本);動風、痰阻、血瘀(標)〕

    高血壓病常見証型:

  (一)肝陽上亢型
症狀:眩暈頭脹,煩躁易怒,目眩面赤,失眠多夢,面色潮紅,口苦。舌質紅,舌苔薄黃或白,脈象弦或弦滑。
治法:平肝泄熱,滋養肝腎。
方例:天麻鉤藤湯。
藥物:明天麻  雙鉤藤  石決明  枯條芩  山梔子  厚杜仲  川牛膝  桑寄生  夜交藤  雲茯神  益母草

  (二)肝腎陰虛型
症狀:眩暈耳鳴,視物模糊,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心慌易驚,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甚或四肢麻木,肌肉跳動。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弦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
方例:杞菊地黃湯。
藥物:枸杞子 杭菊花 熟地黃 懷山藥 山萸肉 粉丹皮 白茯苓福澤瀉

  (三)痰濕壅盛型
症狀:眩暈而見頭重如矇,胸悶惡心,食少多眠,疲乏。舌質淡,舌苔薄白而滑膩。
治法:祛濕化痰。
方例: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藥物:清半夏 貢白術 明天麻 舊陳皮 白茯苓 乾竹茹 切生薑烏大棗
 

    常用食療:

  (一)柿葉茶
材料:乾柿葉三錢。
製法:將乾柿葉研成粗末,放入有蓋杯中,用滾水沖泡。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沖泡一劑,每劑約沖泡五次。
功效:平肝降壓,定喘止血,利尿消腫。
主治:高血壓伴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對肝陽亢盛、肝火內盛等証型及合併眼底出血病人尤為適合。

  (二)羅布麻飲
材料:乾羅布麻五錢。
製法:將羅布麻先用冷水浸泡15分鐘,加清水三碗煎20分鐘。
用法:代茶分上下午飲用。
功效:清心降壓,強心利尿。
主治:各種類型的早期中老年高血壓病,對面紅目赤,心易怒,口苦頭痛,大便乾結,辨証屬於肝火亢扁盛的病者尤其適宜。

  (三)鉤藤降壓茶
材料:鉤藤五錢、蜂蜜一錢半。
製法:先將釣藤放入有蓋杯中,用滾水沖泡,加蓋焗十分鐘,取汁,兌入蜂蜜調勻即成。
用法:代茶分上下午飲用,。
功效:清熱平肝,降壓定眩。
主治:肝陽上亢、肝火內盛型高血壓,症見頭昏目眩,頭痛目赤,面部烘熱。

  (四)杞菊茶
材料:枸杞子三錢、甘菊花一錢半。
製法:上二味放入有蓋杯中,用滾水沖泡。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沖泡一劑,每劑約沖泡五次。
功效:補益肝腎,定眩明目。
主治:中老年高血壓病,症見頭暈,視物模糊,耳鳴腰酸,辨証屬肝腎陰虛型病者。

(五)黑白木耳湯
材料:黑木耳五錢、銀耳五錢。
製法:將黑木耳、銀耳用冷水泡發,去雜質,洗淨,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小火炖煮至爛。
用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滋陰降壓,潤燥降脂,涼血止血。
主治:陰虛型中老年高血壓病,對伴有眼底出血者尤為適合。

    粥療:
1. 木耳粥  (降血壓、預防心臟病)。
2. 芹菜粥  (降血壓、清肝火頭痛)。
3. 荷葉粥  (降血壓、減血脂、清熱解暑)。
4. 草決明粥(降血壓、減血脂、明目、通便)。
5. 山楂粥  (降血壓、減血脂、補脾助消化)。
6. 桑椹粥  (降血壓〈陰虛型〉、增強視力)。
7. 淡菜粥  (降血壓、減血脂、增強血管壁彈力)。
8. 澤瀉粥  (降血壓、降膽固醇、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預防與調理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精神緊張,生活要規律,多做適體運動,保持充足睡眠,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定期測量血壓,以觀察血壓變化情況。適當節制飲食,以淡食及豐富蔬菜和水果為佳,避免進餐過飽,減少甜食、辛辣調味品及限制食鹽量,少吃動物性脂肪和內臟,忌吸煙,飲酒及濃茶。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0:41 PM
哮喘

概說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支氣管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廣泛氣道狹窄的疾病。本病的病因較複雜,大多認為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臨床上可分為外源性、內源性和混合型三種;外源性哮喘與吸入某些外界致敏原有關;內源性哮喘多與呼吸道感染有關;混合型哮喘兼有上述兩型特點。

  哮喘病發作,常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病發於秋初或冬令者居多,其次是春季,至夏季則緩解,但也有經年反覆發作的。

哮喘的臨床特點
發作性胸悶、咳嗽,大多呈帶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自行或經治療後緩解。

  中醫學病因:痰伏於內;肺失宣降。

   改善原則
發作期(標)以宣肺豁痰為重點,而緩解期(本)主要從調補肺、脾、腎三臟著手。
 

  哮喘病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臨床上約有四類証型:

  (一)發作期:
  1.寒型
症狀:初起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咳嗽,呼吸緊迫感,喉癢,鼻癢或身癢。鼻流清涕如水樣,繼則喘促加劇,喉中痰鳴如水雞聲,咳吐稀痰,不得平臥,胸膈滿悶如窒,面色蒼白或青灰,背冷,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質淡,苔白滑。
治法:宣肺散寒,豁痰平喘。
方例:射乾麻黃湯。
藥物:射乾苗  泡麻黃  北細辛  五味子  切生薑  清半夏  款冬花  紫苑根

  2.熱型
症狀:發熱、頭痛、有汗,氣促胸高,喉中哮鳴,聲音曳鋸,張口抬肩,不能平臥,痰色黃而膠黏濃稠,嗆咳不利,胸悶,煩躁不安,面赤,口渴欲飲,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或滑。
治法:宣肺清熱,滌痰利氣。
方例:定喘湯。
藥物:生白果  泡麻黃  款冬花  清半夏  桑白皮  家蘇子 北杏仁    枯條芩  生甘草

  (二)緩解期:
  1.肺脾氣虛
症狀:咳嗽短氣,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自汗畏風,食少,納呆,便溏,頭面四肢浮腫。舌質淡伴齒痕,苔白。
治法:健脾益氣。
方例:四君子湯加味。
藥物:防黨蔘  天于術  白茯苓  炙甘草  懷山藥  五味子   舊陳皮  清半夏

  2.肺腎兩虛
症狀:咳嗽短氣,自汗畏風,動則氣促,腰膝痠軟,腦轉耳鳴,盜汗遺精。舌質淡。
治法:肺腎雙補。
方例:四君子湯合金水六君煎。
藥物:防黨蔘  熟地黃  天于術  白茯苓  炙甘草  舊陳皮   當歸身  清半夏
 

注意
哮喘患者應避免感冒,多做適體運動,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如蝦、肥肉、濃茶等。家居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煙塵刺激,戎煙酒。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1:01 PM
冠心病

    概說
  冠狀動脈樣硬化性心臟痛簡稱冠心病,中醫學屬〝真心痛〞、〝胸痹〞等範圍。本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管腔變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絞痛,或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部分心肌嚴重持久缺血發生急性心肌壞死。

    主症
  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等病;前者多因勞累過度,情緒激動,飽食不節或受寒後突然發生胸骨後或心前區絞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及頸部;後者突然出現劇烈持久的心絞痛,少數患者可無疼痛,常伴消化道症狀及發熱,重者併發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致病因素
  冠心病者多由過食肥膩或勞逸、懮思過度等多種因素,引起心肝脾腎等臟虛損而致。
 

    改善原則
  治宜區分標本緩急:發作期,宜芳香開竅,行氣活血,溫陽通痹;緩解期,以補虛為主,兼祛瘀除痰。
 
 

    冠心病常見証型:

  (一)心脾兩虛型(多見於隱性冠心病或不典型的心絞痛)
症狀:頭暈,心悸,氣短,胸悶,偶有陣發性心痛,神疲乏力,自汗,或見肢麻,面色無華,夜睡不寧,食慾不振,便溏。舌質淡,舌苔薄白潤,脈象細弱或結代。
治法:補益心脾,溫陽通絡。
方例:歸脾湯加減。
藥物:防黨蔘  貢白術  雲茯神  炙甘草  當歸身  撫川芎  北綿蓍  川薤白  桂枝尖  瓜蔞仁  江枳殼  生棗仁

  (二)氣滯血瘀型(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症狀:陣發性心胸刺痛,痛如針刺刀割,痛引肩背,胸悶,氣短,心煩不安,唇暗,目現紅絲。舌質暗滯,舌邊尖有瘀點,舌苔稍厚或薄白,脈象沉弦、澀或結代。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例:血府逐瘀湯加減。
藥物:北柴胡  紫丹蔘  江枳殼  生甘草  川紅花  撫川芎  桃仁泥  赤芍藥  益母草  粉葛根  小青皮

  (三)陰虛陽亢型(多見於冠心病併發高血壓)
症狀:胸悶憋氣,陣發心痛,夜間為甚,心煩易怒,頭暈耳鳴,口乾苦,目眩,夜睡不寧,偶有盜汗,腰酸膝軟。舌質紅或淡紅,舌苔薄黃或乾燥,脈象弦細數。
治法:滋陰潛陽,理氣通絡。
方例:養陰通痹湯加減。
藥物:太子蔘  生地黃  粒麥冬  女貞子  牡丹皮  隻鉤藤   石決明  瓜蔞仁  川紅花  玄胡索  夏枯草

  (四)心腎兩虛型(多見於冠心病併發心力衰竭)
症狀:胸悶心痛,有時夜間憋醒,心悸氣短,頭暈耳鳴,夜臥不寧,食少倦怠,腰酸腿軟,惡風肢冷,夜尿頻多,或手足心熱,口燥咽乾,視物模糊,精神萎靡,皮膚枯萎,毛髮無華。舌質紫暗或組,舌苔白少津,脈象弦細或細弱結代。
治法:調補心腎,理氣活血。
方例:炙甘草湯加減。
藥物:防黨蔘  桂枝尖  切生薑  炙甘草  熟附子  川薤白   生地黃  粒麥冬  制黃精  當歸身  紫丹蔘  炒棗仁
 

    常用食療:

  (一)菊楂決明飲
  生山楂片五錢、草決明五錢、杭菊花一錢半。用開水沖泡半小時後飲用,每日數次。適用於冠心病之伴有高血壓患者。

  (二)木耳粥
  先將銀耳三錢(或黑木耳一兩)浸泡半天。用粳米一兩半、紅棗三枚煮粥,待煮沸後加入木耳、冰糖少許,同煮成粥。適用於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或中風病者)。

  (三)蔘麥飲
  花旗蔘一錢,麥冬三錢。將花旗蔘浸軟切成薄片,麥冬切開去心,共入保溫杯內,加熱開水沖泡10分鐘後代茶飲用。適用於冠心病之陰虛陽亢型患者。本飲具益氣養陰,強心定志功效。

  (四)棗仁玄蔘飲
  生棗仁五錢,玄蔘一兩。用五碗清水煮開,隨後盛入暖水瓶中,1小時後可代茶飲用。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之心陰不足所致心煩不眠,口乾口苦証患者。本飲具養心安神功效。

  (五)桃仁香菇湯
  桃仁二錢,香菇三兩,甜杏仁三錢,蔥、薑、鹽適量。將桃仁、杏仁先煮10分鐘,剔去浮沫,加油、鹽、薑再煮10分鐘,入香菇煮5分鐘即成,佐餐食用。適用於冠心病之氣滯血瘀型患者。本飲具理氣寬胸,活血化瘀功效。

  (六)棗圓芡實湯
  桂圓肉一錢半,炒棗仁三錢,芡實五錢。適量清水煮湯,睡前服。適用於冠心病之心脾兩虛型患者。
 

    外用膏藥

  冠心止痛膏(鄧鐵濤方)
  外貼穴位:膻中或虛里穴,交替使用。
 

    預防與調理
  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開朗,避免過勞(特別是腦力勞動)和情緒波動。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多吃蔬果,少吃肥肉,控制高膽醇飲食,肥胖者應吃低熱量飲食,減少食鹽量,戒煙酒,控制高血壓。平日須有適體運動,如步行、門球、甩手操等。改善穴位可選用〝內關〞穴。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1:19 PM
慢性腎炎

    概說
慢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疾病,由於免疫機能紊亂,引起腎小球組織損傷而發病。大多數的慢性腎炎起病就屬於慢性腎炎。本病或因扁桃腺炎慢性感染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使人體血管與腎臟之病理反應持續發展或增劇,因而發展成為慢性腎炎,只有少數病人是急性腎炎轉變而來。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類似中醫學的水腫、虛勞、腰痛、血尿等範圍。

本病以男性患者較多,並多發病在青壯年期(20~39歲),大部分呈不同程度之水腫,常反複發作,至晚期常因腎機能衰退而引起尿毒症。調節免疫機制和降低血壓是以控制慢性腎炎發展的主要手段。如病程中出現高血壓導致腎小球內高壓,以及腎功能不全時殘存腎單位代償導致腎小球高濾過,可促進腎小球硬化。

    主要症狀
慢性腎炎起病緩慢,病情遷延,時輕時重,並導致腎功能逐漸減退,最終腎功能衰竭。臨床典型症狀為水腫、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壓,但也可以無症狀。患者大多數有倦怠乏力,面色無華,腰膝無力,胃納差等症,晚期可出現貧血、視網膜病變及尿毒症。臨床多分為腎變型和高血壓型,水腫尤以腎變型腎炎最為顯著,呈持續性全身性水腫,並以雙下肢為重,伴有畏寒肢冷、腰酸等症。高血壓型則血壓明顯升高,伴頭痛、眩暈、視物模糊等症。

    中醫學病理
  慢性腎炎的主要病理變化在於機體水液代謝的障礙,其病變在於腎、膀胱及三焦。《內經》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改善原則
1. 扶正補虛;2.活血化瘀;3.解毒利濕。

    慢性腎炎常見証型:

  (一)肺脾氣虛型
症狀:晨起眼瞼浮腫,或四肢浮腫,或午後下肢或全身浮腫。唇淡或唇甲色淡,自汗,脘腹脹或脘痞,納差或厭食,口淡,頭昏,大便稀或便數多。舌質淡,胖嫩或齒痕,苔白膩。
治法:補脾益肺,滲濕退腫。
方例:蔘苓白術散加減。
藥物:防黨蔘  天於術  白茯苓  懷山藥  北綿蓍  炒扁豆   砂仁殼  肇芡實  舊陳皮  炙甘草  益母草  生熟薏仁

  (二)肝腎陰虛型
症狀: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微腫,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紅,少苔,脈象弦細數。
治法:滋肝益腎,清熱利濕。
方例:知柏地黃湯加減。
藥物:生地黃  懷山藥  山萸肉  粉丹皮  白茯苓  福澤瀉  肥知母  大黃柏  益母草  女貞子  杭白芍

  (三)脾腎陽虛型
症狀:形寒怕冷,四肢不溫,神疲納差,面色淡白,腰以下水腫較為明顯。舌質淡胖,苔白,脈象沉細無力。
治法:溫腎健脾,化氣利水。
方例:真武湯加味。
藥物:熟附子  白茯苓  貢白術  杭白芍  切生薑  防黨蔘  巴戟天  北綿蓍  桂枝尖

  (四)下焦濕熱型
症狀:口黏口苦,心煩失眠,胸悶納差,口乾少飲,尿少色深。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例:八正散加減。
藥物:車前子 飛滑石 生大黃 方木通  棉茵陳  瞿麥  扁蓄  甘草梢

  (五)精關不固型
症狀:面色淡白無華,神疲體倦,腰膝酸軟,遺精,早泄,浮腫,尿中蛋白多。舌質淡,苔薄白,脈象細而無力。
治法:補腎固精。
方例:金鎖固精丸加減。
藥物:沙苑子  肇芡實  白蓮鬚  鍛牡蠣  鍛龍骨  炒山藥

    常用食療:

  (一)玉米鬚消腫茶
材料:玉米鬚、西瓜皮、赤小豆各一兩半。
用法:將上藥分別洗淨,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取汁,代茶飲用。每日一劑。
功效:利尿消腫。
主治:適合於濕熱型腎炎患者。

  (二)蓮子紅糖茶
材料:蓮子肉一兩半  茶葉一錢  紅糖一兩。
用法:將茶葉泡茶備用。蓮子用溫水浸泡4-5小時,取出後放入砂鍋中,加紅糖和適量水,煮爛後再加入茶水,即可飲用。每日一劑。
功效:養心健脾,益腎固精。
主治:適用於腎炎水腫兼見血瘀患者。

  (三)養腎茶
材料:黃蓍四錢  丹蔘二錢  山楂一錢半。
用法:將上藥同於茶壺中,用沸水沖泡即可。每晚睡前一小時飲一劑。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適合於慢性腎炎腎功能輕度衰竭者。

  (四)西瓜白茅茶
材料:西瓜皮二兩  白茅根一兩半。
用法:將上藥同煎取汁。隨量飲用,每曰2-3次。
功效:清熱,涼血,利尿。
主治:適用於慢性腎炎,血尿,蛋白尿,浮腫,高血壓等。

(五)蚕豆殼冬瓜皮茶
材料:蚕豆殼 紅茶葉各五錢、冬瓜皮一兩半。
用法:上三藥加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渣。代茶頻飲。
功效:健脾除濕,利尿消腫。
主治:適用於腎炎水腫及心臟性水腫。

(六)芡實粥
材料:芡實一兩  薏苡仁二兩  白果十枚(去殼)  糯米二兩。
用法:上藥洗淨入瓦煲,加水適量,文火煮粥,隨量食用。
功效:健脾益腎。
主治:適用於腎炎蛋白尿患者(精關不固)。

單驗方
1. 乾玉米鬚二兩,洗淨水煎服。適用於水腫、蛋白尿。
2. 冬蟲草每日用一錢半煎服,連渣服用。適用於鞏固療效及改善腎功能及提高細胞免疫功能。

預防與調理
慢性腎炎患者,應避免過度疲勞及精神刺激,以及防止受寒受濕而致上呼吸感染,以減少疾病的復發及病情惡化的誘因。飲食以清淡為宜,減少甜食,有浮腫及高血壓患者要控制鈉鹽的攝入,每日要控制在2克以下,戒煙酒,避免燥熱刺激性食物。生活要規律,多做適體運動,保持充足睡眠,定期測量血壓,以觀察血壓變化情況。患者需多補充維生素C,如綠葉蔬菜、西瓜、奇異果、西紅柿和天然果汁等食品。本病恢復期以調理為主,著重補脾、補氣、補腎。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1:42 PM
神經官能症

概說
本症屬中醫學〝鬱症〞範疇,乃自律神經機能障礙為主。雖然出現神經官能症的各種症狀存在,惟自律神經表現特別突出,乃因自律神經支配的內臟器官而無器質性的病變,故又稱器官神經官能症。常見有心血管神經官能症、胃腸神經官能症、性神經官能症等。

主症
  因患者的健康狀況不良或於病後某一系統器官功能衰退的情況中,對於疾病的了解不明,而產生情緒緊張,使該系統的植物神經失調,出現一系列的症狀。

如胸痛或乳房腫痛;惡心嘔吐噯氣;腹痛泄瀉;心悸多夢,偶見皮色潮紅,時而蒼白、全身寒顫、發熱;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症。

(一) 胃腸神經官能症
  以胃腸道的症狀為主,並多伴有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煩躁、心悸等神經官能症,主要症狀如:1.神經性噯氣;2.神經性嘔吐;3.過敏結腸炎。

(二) 心血管神經官能症
  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性官能症的症狀出現,如:1.心臟神經衰弱;2.血管運動機能失調。

(三) 性神經官能症
  主要出現生殖系統症狀,如:遺精、早泄、陽痿,月經不調,性慾減退等症。
 

致病因素
  中醫學認為,情志因素是本病的原因。另外也與機體本身狀況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改善原則
  以疏肝理氣解鬱及補養為本病之治療原則。
 

    神經官能症常見証型:

  (一)心膽氣虛型(多見於心血管神經官能症)
症狀:心悸膽怯,多夢驚醒。舌質淡,脈象弦細。
治法:益氣定志。
方例:養心湯加減。
藥物:柏子仁  酸棗仁  炙遠志  炙黃耆  雲茯神  五味子  當歸身  炙甘草

  (二)肝胃不和型(多見於胃腸神經官能症)
症狀:脅痛脘脹,噯氣泛酸,頻頻嘔惡。舌苔薄膩,脈象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
方例:四逆散(湯)加減。
藥物:北柴胡 杭白芍 貢白術 川枳實 當歸身 制香附 炙甘草

  (三)腎虛火衰型(多見於性神經官能症)
症狀: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形寒乏力。舌質淡,苔黃,脈象虛軟。
治法:溫腎助陽。
方例:贊育丹(湯)加減。
藥物:仙茅 仙靈脾 巴戟肉 肉蓯蓉 山茱萸 熟地黃 熟附子蓮鬚

    常用食療:

  (一)茉莉花茶
  茉莉花、石菖蒲各二錢,清茶三錢。上藥共研粗末,每日1劑,以沸開水沖泡,隨意飲用。
功效:理氣化濕,安神。適用於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二)安神茶
  龍齒五錢、石菖蒲三錢。先將龍齒加水煎沸10分鐘,再加入石菖蒲煎沸10~15分鐘即可。每日1~2劑,代茶飲用。
功效:寧心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安,心悸膽怯,寐差。

  (三)甘麥大棗茶
  小麥一兩、大棗10枚、炙甘草二錢。上藥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養心安神,甘緩和中。適用於精神恍惚,呵久頻發或神經衰弱,失眠盜汗等。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1:59 PM
三叉神經痛

甲:三叉神經痛

概說
三叉神經痛,中醫學稱「面痛」,是表現於三叉神經分支範圍內,反複出現之陣發性劇烈疼痛,在發作數周或數月後,常可自行緩解數月或數年。其疼痛部位僅限於三叉神經分布範圍,無感覺缺失等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疼痛多突然發作,呈陣發生劇疼,疼痛時間短暫,可突然停止,發作時可引起患側之肌肉抽搐、流淚、流涎等。本病以中年人發病率為高,而女多於男。

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與症狀性兩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不明;症狀性可能為顱內腫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病變直接刺激三叉神經所致。

主症
症見面部三叉神經區域內有電擊樣或分割樣劇痛,常偏於一側,並多呈陣發性,歷經數十秒或至一、二分鐘。一天發作數次至數十次。不發作時無疼痛感或僅麻脹感。若疼痛時,多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流淚、流涎、結膜充血等,並在說話、進食、飲水、刷牙時也會突然發作。發作期之劇烈疼痛,有如刀割、火灼之感。病程初期發作較少,間隔期較長。在疲勞或緊張時發作較頻。隨病情進展,大都發作日益劇烈,緩解期日益縮短。

致病因素
  中醫學認為是由於陽明火盛,外邪襲於陽明筋脈,或感受風毒,使陽明經絡之氣血凝滯不行所致。
 

    三叉神經痛常見証型:

  (一)胃經熱盛型
症狀:顏面陣發性劇痛,口渴口臭。舌苔黃厚而燥,脈象滑數。
治法:清泄胃熱,祛風通絡。
方例:芎芷石膏湯加減。
藥物:撫川芎  香白芷  杭菊花  蔓荊子  生石膏  北細辛 川羌活

  (二)胃虛熱型
症狀:顏面疼痛,口乾唇燥,渴則引飲。舌質紅少苔,脈象細數。
治法:滋陰養胃,祛風止痛。
方例:玉女煎加減。
藥物:生石膏  肥知母  熟地黃  粒麥冬  川牛膝  冬霜葉   杭菊花  蔓荊子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2:17 PM
坐骨神經痛

概說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中醫學屬〝痹証〞、〝腰腿痛〞範圍。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即坐骨神經炎,其發病與受寒、潮濕、損傷以及感染有關;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為神經通路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黏連所引起,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柱腫瘤以及椎間關節,胝髂關節,骨盆的病變和腰胝軟組織勞捐等。

主症
  發病急促者,初為腰椎疼痛,迅即轉移坐骨神經區域內。發病緩起者,開始為行走或神經牽引時引起短暫的疼痛,經數星期或長時間後的疼痛才漸至高峰,其發病症狀如鈍痛、灼痛、鑽痛、抽痛等,痛常始於臀部,沿股後側、膕窩、小腿後外側而輻射至足背。神經根病變時,咳嗽、噴嚏等動作常使疼痛加重。坐骨神經支配範圍內,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反射和植物神經障礙,常見的有患肢拇指背屈力弱,小腿外側感覺減退,跟腱反射消夫和臀肌長力降低等。

致病因素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為外感風濕之邪,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或因跌仆閃挫,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而成。

    改善原則
  以祛風、散寒、除濕、益氣養血,溫補肝腎為本病之治療原則。
 
 

    坐骨神經痛常見証型:

  (一)風寒濕痹型
症狀:臀部或髖部疼痛,連及大腿、小腿和足背,遇寒痛甚,得熱則舒。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緊。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方例: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藥物:桂枝尖  北防風  赤芍藥  泡麻黃  貢白術  肥知母  切生薑  熟附子

  (二)氣血虧虛型
症狀:腰椎、下肢持續性鈍痛或刺痛、抽痛,勞累後症狀加重,全身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舌質淡胖,苔薄白,脈象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溫經散寒。
方例:當歸四逆湯加減。
藥物:當歸身  赤芍藥  白芍藥  桂枝尖  北細辛  北綿耆  防黨蔘  雞血藤  宣木瓜  懷牛膝  伸筋草

  (三)肝腎不足型
症狀:腰部、臀部疼痛日久,並連及下肢,神疲無力,腰痠膝軟,頭暈耳鳴。舌質暗紅,苔薄白,脈象沉細。
治法:益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方例:獨活寄生湯加減。
藥物:川獨活  桑寄生  西秦艽  北防風  厚杜仲  懷牛膝 當歸身  生白芍  生地黃  撫川芎  桂枝尖  金狗脊

    常用食療:

  (一)僵蚕良薑茶
  白僵蚕、高良薑各等分,綠茶適量。將前兩藥共研細末,每日2次,每次取上末一錢,以綠茶用沸水沖泡茶,溫服。
功效:祛風散寒,止痛。適用於寒濕痹痛。

  (二)石楠茶
  石楠藤五錢。上藥洗淨用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祛風通絡,益腎。適用於風痹痛。

  (三)壯筋強骨茶
  豨薟草五錢。上藥洗淨用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降血壓。適用於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無力,高血壓等。

  (四)防風苡米茶
  防風三錢、薏苡仁一兩。將上兩藥入水同煎,去渣取汁。代茶飲用。功效:祛風除濕,通經宣痹。適用於風濕侵及經絡而引起的肢節沉重作痛,甚至微腫發熱。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2:39 PM
肩周炎

概說
肩周炎(肩關節周圍炎)又稱〝五十肩〞,屬中醫學的〝肩凝症〞和〝痹証〞範圍,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無關節畸形。臨床上以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多於入睡或靜息時疼痛加重為特徵,可兩側先後發病或同同發病,寒冷天氣多見。

主症
  疼痛及功能障礙為最主要徵狀。兩手同時上舉時,患側低於健側,後伸也是患側低於健側,外展不能達到90度。患病關節於活動時、睡眠和靜息時加重,局部無明顯紅、腫、熱徵狀。

致病因素
  引起老人肩關節周圍炎的原因眾多,但以老年人臟氣虛衰,氣血不能濡養筋絡,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退行性變化作為基礎。誘因發病有外邪侵襲、內因所致、氣血凝滯、過度疲勞。

    改善原則
  急性期以祛邪止痛,行氣活血為主,恢復期以補益肝腎,舒筋活絡為主。
 

    肩周炎常見証型:

  (一)風寒濕痹型
症狀:初起肩頸疼痛,如刀割、針刺或酸麻感。上舉和後伸活動限制,局部不紅、不腫,微熱或不熱。舌苔薄白,脈象弦或緊。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方例:蠲痹湯加減。
藥物:川羌活  川薑黃  北防風  當歸身  赤芍藥  炙黃蓍   切生薑  炙甘草

  (二)化熱型
症狀:風寒濕邪鬱而化熱,証見惡風,口渴,灼熱,紅腫,疼痛較劇烈。舌質紅,舌苔黃燥,脈象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疏風通絡。
方例:宣痹湯加減。
藥物:漢防己  北杏仁  青連殼  飛滑石  生薏仁  清半夏   梔子皮  晚蚕砂  赤小豆皮

  (三)體虛型
症狀:起病不顯,緩慢加重,或失治日久。疼痛不劇,綿綿不休,局部不紅,不腫,不熱,筋腱鬆馳,肌肉消瘦。舌質淡,舌苔薄白或無苔,脈象緩而無力。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祛風除濕止痛。
方例:獨活寄生湯加減。
藥物:川獨活  桑寄生  西秦艽  北防風  北細辛  厚杜仲  懷牛膝  當歸身  生白芍  生地黃  撫川芎  防黨蔘  炙甘草  清玉桂焗服

    常用食療:

  (一)寬根藤瘦肉湯
  寬根藤一兩半、宣木瓜三錢、瘦肉二兩。清水適量煮湯,調味食用。適用於肩周炎之風寒濕痹型患者。

  (二)茅根桑枝粥
  乾茅根一兩、老桑枝一兩、白米適量。清水適量煮粥,調味食用。適用於肩周炎之化熱型患者。

  (三)桑寄生當歸蛋茶
  桑寄生一兩、全當歸一錢半、雞蛋一枚。雞蛋先煮熟去殼,加入桑寄生、當歸共煮,後加入紅糖適量飲用。適用於肩周炎之氣血瘀滯型或肝腎虧損型患者。

  (四)懷杞蛇肉湯
  蛇肉二兩、懷山一兩、杞子三錢、生薑一錢半、紅棗八枚。清水適量煮湯,調味食用。適用於肩周炎之風寒濕痹型、氣血瘀滯型或肝腎虧損型患者。

    預防與調理
  平時應加強鍛鍊,適當的戶外運動,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尤應注意臂上舉、外展、旋肩運動。避免著涼,出汗以後,應盡快抹乾,以免感冒引發本病。患病時,應適當休息和盡快治療,以防止肩關節廣泛黏連,並可採取綜合的治療方法,如針灸、推拿或外洗方。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及富有營養,忌寒涼食物和冰涷飲料,戒煙酒。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3:06 PM
帶狀皰疹

概說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炎性皮膚病。本病在中醫學稱為〝纏腰火丹〞、〝蛇串瘡〞、或〝火帶瘡〞〝蜘蛛瘡〞等。輕者可僅見皮膚刺痛,稍有潮紅,而不見起皰,重者可發生大皰、血皰,或壞死黑痂。發病常為肋間神經,三叉神經分布區,次為頸、腹、四肢、股及陰部,次為結膜、角膜、口腔及鼻黏膜也可受累,甚至龜頭和女陰黏膜發疹。本病春秋季節多發,成人發病為多,愈後良好,很少復發。病程一般約兩周,嚴重者痊癒時間較長。

主症
疼痛為本病的主要徵狀。發病前一般有發熱、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前驅症狀。臨床以數個簇集水皰群,沿外周神經分布,呈帶狀排列,常為單側發病,局部皮膚有灼熱感和神經痛,呈針刺樣或燒灼樣疼痛。

本病在皮膚紅斑的基礎上,迅速出現群集小水皰,米粒至豆粒大小,有時可融合。皰液透明(晚期可混濁),皰周皮膚紅暈,皰間有正常皮膚。皰疹1~2周破潰,結痂及乾燥,留有色素沉著,但無瘢痕形成。

致病因素
  中醫學認為,本病由於情志內傷,肝氣鬱結;或脾失健運,蘊濕化熱為主。

    改善原則
  本病總以清熱利濕治其因,化瘀通絡理氣治其果。初期應重在清熱降火解毒;皰疹消退期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濕重者宜利濕為主,清熱為輔。

    帶狀皰疹常見証型:

  (一)肝經火盛型
症狀:紅赤皰疹,皰壁緊張,焮紅灼熱,痛如針扎,後結乾痂。口苦咽乾,渴喜冷飲,煩躁易怒,大便乾燥。舌尖紅苔黃或燥,脈象弦數。
治法:清肝瀉熱。
方例:龍膽瀉肝湯加減。
藥物:龍膽草  生梔子  枯條芩  生地黃  車前子  福澤瀉  當歸身  甘草梢  方木通  板藍根  金銀花

  (二)脾虛濕熱型
症狀:黃白水皰或大皰,皰壁鬆弛易破,滲水糜爛或化膿,重者壞死結黑痂,納食不香,腹脹便溏。舌胖苔薄膩,脈象濡滑。
治法:健脾利濕清熱。
方例:除濕胃苓湯加味。
藥物:泡蒼術  川樸花  舊陳皮  甘草梢  白茯苓  貢白術  大豬苓  福澤瀉  北防風  方木通  梔子皮

  (三)肝鬱氣滯型
症狀:老年人多見,皰疹消退後仍刺痛不已。舌苔薄白,脈象弦細。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方例:逍遙散(湯)加減。
藥物:當歸身  撫川芎  北柴胡  白芍藥  赤芍藥  川楝子  延胡索  生龍骨  生牡蠣  珍珠母  廣三七

    常用食療:

  (一)板藍根夏枯草飲
  板藍根六錢、夏枯草五錢、生甘草八分、冰糖適量。將上藥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留汁,加入冰糖,煮至冰糖融化即成。
功效:清肝瀉火,抗病毒。適用於肝經火盛型。

  (二)紫草銀花飲
  紫草一錢半、銀花三錢。將上藥同入有蓋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焗15分鐘後,可代茶飲用(可沖泡3~5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抗病毒。適用於肝經火盛型。

  (三)馬齒莧合劑
  馬齒莧一兩、大青葉三錢、蒲公英三錢。將上藥水煎,每日一劑,早晚分服。(驗方)

  (四)當歸粉
  當歸研細末。依年齡大小,每次用0.5~1.0克,每隔4~6小時服一次,服藥後可止痛,3~4天後可結痂。

    外治法:
(一) 水皰疹紅赤者,外涂玉露膏;水皰已破爛者,外敷金黃膏。
(二) 六神丸研末,以食醋調勻後涂於患處。潰流水者,可直接把藥末撒在患處。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3:25 PM
前列腺肥大





概說
  前列腺肥大亦稱前列腺良性肥大或前列腺增生症,在中醫學辨証屬癃閉、淋症等範圍。本病為中老年男姓的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目前認為其發病可能與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調或膽固醇積聚有關,或泌尿系統的炎症和盆腔瘀血也可使症狀加重。

    主症
  主要為尿頻、排尿因難、急性尿閉或尿失禁,早期往往僅為夜尿次數增多。前列腺肥大,輕者並不引起尿路梗阻而發生小便障礙;重者,開始小便次數增多,以夜間為明顯,隨著小便排出困難,有尿意不盡之感,嚴重時要用力努掙才能排出,有時可致急性尿瀦留。

    致病因素
  在病變過程中,常因受寒、勞累、房室過度、過食辛辣刺激等,引起濕熱壅滯或瘀阻膀胱,而突然發生排尿困難,甚至尿閉,膀胱脹痛,使病者輾轉不安。

    改善原則
  本病有虛實之分,實証宜清濕熱,活血化瘀,利氣機而通調水道。虛証宜補脾腎,助氣化。

    前列腺肥大常見証型:

  (一)膀胱濕熱型
症狀:尿頻,尿急,小便點滴不通,或尿量極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痛,口乾,口苦,大便溏垢或秘結。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通閉。
方例:八正散加減。
藥物:方木通  車前子  扁蓄草  瞿麥草  山梔殼  飛滑石  甘草梢  熟大黃

  (二)肝鬱氣滯型
症狀:小便不通或通而不暢,情志抑鬱,或多煩善怒,脅腹脹滿。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弦。
治法:疏利氣機,通利小便。
方例:逍遙散合八正散加減。
藥物:北柴胡  化橘紅  當歸身  冬葵子  沉香  飛滑石  福澤瀉  車前子  王不留行

  (三)中氣不足型
症狀:小腹墜脹,小便欲解不爽,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氣短而語聲低微,或氣墜肛脫。舌質淡,苔薄白,脈象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升清降濁。
方例:補中益氣湯加減。
藥物:北蓍  黨蔘  白茯苓  貢白術  升麻  車前子 澤瀉  炙甘草

  (四)腎陽虛損型
症狀: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淡白,神氣怯弱,形寒肢冷,腰膝痠軟,頭暈眼花。舌質淡,舌苔白滑,脈象沉遲。
治法:溫補腎陽,化氣利尿。
方例:濟生腎氣湯加減。
藥物:熟附子  清玉桂焗服  肉蓯蓉  山萸肉  白茯苓  福澤瀉   車前子  懷牛膝

  (五)腎陰虧損型
症狀:小便清瀝圴熱,咽乾心煩,手足心熱,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大便乾結。舌質紅,舌苔少或無苔,脈象細數。
治法:滋補腎陰。
方例:六味地黃湯合豬苓湯加減。
藥物:大熟地  懷山藥  山萸肉  白茯苓  福澤瀉   大豬苓   飛滑石  牡丹皮  阿膠珠

    常用食療:

  (一)冬瓜薏米綠豆湯
  冬瓜半斤(切塊)、薏米一兩半、綠豆一兩半、白糖適量。清水適量煮湯,放糖調味食用。適用於前列腺肥大之濕熱証患者。

  (二)茅根赤豆粥
  鮮茅根二兩、赤小豆二兩、粳米二兩。先將茅根洗淨,加水煮半小時,去渣取汁,赤小豆和粳米淘洗乾淨,加入茅根汁及清水適量煮粥,豆爛粥成,調味食用。適用於前列腺肥大之濕熱血瘀証患者。

  (三)蓍杞炖乳鴿湯
  北綿蓍一兩、枸杞子五錢、乳鴿一隻。乳鴿切片,與蓍、杞一起加適量清水炖一小時,調味飲用。適用於前列腺肥大之脾腎虛証患者。

    預防與調理
  注意四時氣候變化,防止受涼及感冒。保持大小便通暢,多飲水,及時排尿。飲食以清淡為宜。注意性生活調節,不宜過度。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3:46 PM
痛 經

概說
  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臨床以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胝部,或外陰、肛門墜痛,甚則劇痛厥者,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疲倦和焦慮等。

  痛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在年輕女子初經以後不久便開始;繼發性痛經多發生在成年婦女,這種疼痛在生殖系統中,經常由於其他問題而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類纖維瘤或子宮頸狹窄等。年青及體胖的婦女,罹患痛經的比較多。

    中醫學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機理,為血氣運行不暢所致。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月經期間抵抗力減低,易受致病因素的影響,如情志不舒,飲食所傷,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虛損,也有因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或子宮位置過度不正等而發生痛經的。

    治療原則
  痛經的治療原則,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月經期調血止痛以止標,平時辨証求因而治本。至於子宮發育不良、畸形或位置過度傾屈等所致的痛經,又當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治療方法。

臨床上痛經可分為虛實和五類証型辨証論治:

    實証
  (一)肝鬱氣滯型
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作脹甚於痛,經量或多或少,乳房脹痛。舌苔薄白,脈象沉弦。
治法:疏肝理氣止痛。
方例:逍遙散合金鈴子散加減。
藥物:北柴胡  杭白芍  貢白術  白茯苓  粉甘草  薄荷葉   炮生薑  川楝子  玄胡索

  (二)陽虛內寒型
症狀: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則舒,經量少,經色黯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舌苔白潤,脈象沉。
治法:溫經止痛。
方例:溫經湯。
藥物:吳茱萸  當歸身  杭白芍  撫川芎  防黨蔘  切生薑   麥門冬  法半夏  牡丹皮  阿膠珠  粉甘草  桂枝尖

  (三)濕熱下注型
症狀: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胝脹痛;或平時少腹時痛,經來疼痛加劇。低熱起伏,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帶下黃稠,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而膩,脈象弦數或濡數。
治法: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方例:清熱調血湯加味。
藥物:牡丹皮  川黃蓮  生地黃  當歸身  杭白芍  撫川芎   桃仁泥   蓬莪朮  制香附  延胡索  敗醬草  薏苡仁  紅藤

     虛証
  (一)氣血虛弱型
症狀:經後一二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淡質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華,或納少便溏。舌質淡,脈象細弱。
治法:益氣補血止痛。
方例:聖愈湯加味。
藥物:防黨蔘  北棉蓍  當歸身  撫川芎  熟地黃  生地黃  杭白芍  制香附  延胡索

  (二)肝腎虛損型
症狀:經行後一二日內小腹綿綿作痛,腰部痠脹,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或有潮熱,或耳鳴。舌苔薄白或薄黃,脈象細弱。
治法:益腎養肝止痛。
方例:調肝湯。
藥物:當歸身 杭白芍  山茱萸  巴戟天  阿膠珠  懷山藥  炙甘草

    單驗方:
1.田七末八分,經前及經痛時溫開水送服,每日1~2次。
2.延胡索片,每日3次,每次5片,痛時服。
3.艾葉三錢,生薑5片,加砂糖一兩半,煎湯熱服。
4.四物或八珍煎湯,煮紅糖,加適量米酒,虛者者經前後均可服用。

    穴位治療:
1.三陰交   取穴:在足內踝上緣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2.合谷     取穴:在手背部,當第一掌骨間隙之中點處。

    注意
  痛經患者應注意少吃寒涼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行經期不宜游泳。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4:03 PM
不孕症

概說
  不孕症是指夫婦同居三年以上,或生育、流產後超過三年,未經避孕而不受孕者。前者屬〝原發性不孕〞,中醫古籍中稱為〝全不產〞或〝無子〞;後者屬〝繼發性不孕〞,古籍中稱為〝繼緒〞。本病引發原因較多,有因先天性生理缺陷所致者,一般皆非藥物所能治,有些要借助現代科學的診療手段,然後對症用藥,

病因
  臨床上可分為兩類:一是生理缺陷;一是病理現象。
病理現象:1.月經紊亂;2.無排卵性不孕;3.輸卵管閉塞;4.輸卵管積液;5.子宮發育不良;6.肥胖性不孕(內分泌失調)。

治則
  以溫養腎氣,調補血脈為主。除服藥外,尚須清心寡慾,房事有節。

不孕症常見証型:

(一)血虛型
症狀:婚久不孕,月經後期,經色淡紅,面色蒼白而黃,頭暈眼花,形體瘦弱,虛肥。舌質淡白,脈象細。
治法:益氣健脾,滋養肝血。
方例:加減養精種玉湯。
藥物:防黨蔘  當歸身  熟地黃  天生朮  撫川芎  山萸肉  雞血藤  炒白芍  炙綿耆  阿膠(烊化)砂仁(後下)

(二)虛寒型
症狀:婚久不孕,小腹寒冷,不時作痛,月經時有衍期,色淡量少。舌苔薄,脈象沉澀。
治法:補虛散寒。
方例:艾附暖宮丸(湯)。
藥物:艾葉  制香附  當歸身  撫川芎  杭白芍  生地黃  北綿耆  吳茱萸  川續斷  清玉桂(焗服)

(三)腎虛型
症狀:婚久不孕,月經後期,量少色淡,面色晦黯,腰痠腿軟,性慾淡漠,小便清長或頻數。舌質淡,苔白,脈象細或沉遲。
治法:溫腎養肝,調補沖任。
方例:加減毓麟珠(湯)。
藥物:防黨蔘  當歸身  熟地黃  厚杜仲  菟絲子  山萸肉   桑寄生  川椒  炙甘草  鹿角膠(烊化)龜板(先煎)

(四)肝鬱型
症狀:婚久不孕,經期先後不定,經來小腹脹痛,經行不暢,量少色黯,或帶有血塊,月經來前兩乳脹痛,精神抑鬱,煩躁易怒。舌質正常或暗紅,舌苔薄白,脈象弦。
治法:舒肝解鬱,養血理脾。
方例:開鬱種玉湯。
藥物:制香附  當歸身  杭白芍  貢白術  白茯苓  牡丹皮 天花粉

(五)痰濕型
症狀:婚久不孕,形體過胖,月經後延,甚至閉經,帶下量多,質地黏稠,面色蒼白,頭暈心悸,胸悶泛惡。舌苔白膩,脈象滑。
治法:燥濕化痰。
方例:啟宮丸(湯)。
藥物:舊陳皮  法半夏  白茯苓  泡蒼朮  制香附  建神曲   生苡仁  當歸身  撫川芎  紫丹蔘  川續斷

(六)輸卵管閉塞型
症狀:一般無特別症狀。
治法:解鬱宣通,疏肝理氣。
方例:加減解鬱宣通湯。
藥物:北柴胡  赤芍藥  制香附  素馨花  方木通  紫丹蔘  當歸身  撫川芎  川楝子  王不留行

常用藥物

治療不孕重在填精,首選菟絲子、杞子、山萸肉、熟地之類,或鹿膠、龜板膠等血肉有情之品。此外,花旗蔘、紫河車配伍有滋養胞宮,促進排卵的作用。

    注意

  不孕之因,男女雙方都須審察。種子之要,務在清心。男子當清心養精,女子清心之義有二:一為自身的清心寡慾;二為藥物治療以清心澄神,如蓮子、槴子等,而香燥傷陰之味須慎。
  治療不孕,擇時服藥相當重要,一般經後第二天開始服藥至第十天為止,此法可促進排卵。一般月經快來之際的患者,須待月經過後再行治療,以防懷孕而用藥傷胎。另外,患者須保持信心和耐心,千萬不可焦急,要保持自然精神狀態,則不孕之症反而更易痊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4:20 PM
帶下病

概說
  帶下病是婦科常見疾病。凡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臭氣異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狀者,稱帶下病。帶下病的名稱主要以帶下物的顏色分別命名,如赤帶、赤白帶、黃白帶、黃赤帶、青帶、黑帶、五色帶、白崩等。臨床下以白帶、黃帶、青帶為常見。
  至於經間期、經前期以及妊娠期帶下稍有增多者,均屬正常現象,不作疾病論。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由於濕邪影響任、帶,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所形成。濕邪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內濕,一般指脾虛失運,腎虛失固所致。

帶下病常見証型:

  (一)脾虛型
症狀:帶下色白或淡黃,質黏稠,無臭氣,綿綿不斷,面色淡白或萎黃,四肢不溫,精神疲倦,納少便溏,兩足跗腫。舌質淡,苔白或膩,脈象緩弱。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例:完帶湯。
藥物:貢白術  懷山藥  防黨蔘  杭白芍  泡蒼朮  生甘草   舊陳皮  黑芥穗  北柴胡  車前子

  若濕蘊化熱者,症見帶下黏稠者,治宜清熱利濕止帶。
方例:易黃湯。
藥物:懷山藥  肇芡實  大黃柏  車前子  白果

  (二)腎虛型
  1.腎陽虛
症狀:白帶清冷,量多,質稀薄,終日淋漓不斷,腰痠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遲。
治法: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方例:內補丸。
藥物:鹿茸角  菟絲子  潼蒺藜  北棉蓍   清肉桂  桑螵蛸  肉蓯蓉  制附子  白蒺藜  紫菀根

  2.腎陰虛
症狀:帶下赤白,質稍黏無臭,陰部灼熱,頭昏目眩,或面部烘熱,五心煩熱,失眠多夢,便艱尿黃。舌質紅少苔,脈象細數。
治法: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方例:知柏地黃湯加味。
藥物:熟地黃  山萸肉  懷山藥  福澤瀉  白茯苓  牡丹皮   肥知母  大黃柏  肇芡實  金櫻子

  (三)濕熱型
  1.濕熱型
症狀: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黏膩,有臭氣,胸悶口膩,納食較差,或小腹作痛,或帶下色白質黏如豆腐渣狀,陰癢等,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或厚,脈象濡略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例:止帶方。
藥物:大豬苓  白茯苓  車前子  福澤瀉  綿茵陳  赤芍藥   牡丹皮  大黃柏  山梔子  川牛膝

  2.熱毒型
症狀:帶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黏膩,或如膿樣,有臭氣,或腐臭難聞,小腹作痛,煩熱口乾,頭昏暈,午後尤甚,大便乾結或臭穢,小便黃少。舌質紅,苔黃乾,脈象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例:五味消毒飲加味。
藥物:蒲公英  金銀花  野菊花  紫地丁  天葵子  白花蛇舌草    樗根白皮  貢白術

    便方:
1.雞冠花一兩  金櫻子五錢  白果十粒,水煎服。
2.白果十粒去心,豆腐燉服。
3.金櫻子一兩,水煎服,或與豬膀胱,或與冰糖燉服。

    外洗法
蛇床子散:蛇床子  苦蔘  百部各五錢  川椒  明礬各三錢,煎湯趁熱
先熏後坐浴,一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若陰癢破潰者,則去川椒。

    參考
  結合現代醫學來看,慢性炎症期多屬於脾虛型或腎虛型;急性炎症期的盆腔炎、陰道炎、陰道滴蟲、陰道霉菌所致帶下病都屬於濕熱型。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4:52 PM
中醫藥治癌導論






  (甲)中醫學對於癌症的認識

  對於癌症,中醫學很早已有一定的認識,在中醫學古典文獻《內經》中曾提及〝癌〞的論述,如《靈樞‧九針論》說:〝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發於筋溜,……為腸溜,……為昔瘤,……為骨瘤。〞

  在《內經》及以後歷代中醫文獻中論述的許多疾病,諸如:〝石癭〞、〝乳岩〞、〝失榮〞、〝噎膈〞、〝腸覃〞、〝癥瘕〞、〝積聚〞、〝痞氣〞、〝崩漏〞等病,無不類似或包括了相應部位的癌症。中醫學歷代文獻中這些論述,都是前人研究癌症的寶貴經驗,一直指導著中醫癌症的臨床工作。

  現代醫學重微觀性辨病,臨床上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驗證方法,剖析癌的形成、擴散和轉移,臨床上對治療各類型癌症提供佐證,在確診分期治癌方面極有幫助,值得借鑑。

  中醫學較偏重宏觀性辨証(病),其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証施治;兩者是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核心,腫瘤也不例外。因此,局部癌症的發生或轉移,並不是片面地看,例如胃癌、胰臟癌、乳癌,有時要考慮肝臟的疏泄功能;又如鼻咽癌、腸癌、皮膚癌,也需考慮肺臟的調節功能。
 

  (乙)從中醫學角度看癌症病因

  癌症是各類惡性腫瘤(癌腫瘤)的總稱,是一種細胞性疾病。癌腫瘤的生長和擴散是由於癌細胞的快速分裂而成。其病理特點是一個組織的異常細胞持續性過度增生,並侵害或轉移至其他組織,損害健康,或導致死亡。

    定義
  中醫的〝癌〞或〝嵒〞與岩通,是指體內發現腫塊,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宛如岩石而言。癌的發病主要由於臟腑陰陽氣血的失調,在正虛的基礎上,外邪入侵,或痰、濕、氣、瘀等搏結日久,積滯而成。

    病因
  癌症,古有文獻論述。《靈樞‧百病始生篇》說:〝壯人無積,虛則有之。〞這說明癌症的發生,多在正虛的基礎上產生的,特別是脾腎兩臟的虛損尤為重要。由於七情、飲食等因素的長期作用於人體,使機體的陰陽失調,正氣衰退,為癌症的生長創造了條件;而癌症的迅速發展,又進一步耗傷了正氣,致令臟腑氣血失調,同時更產生了一些病理性的因素,如痰結、濕聚、氣阻、血瘀、鬱熱等,與正虛並存,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故使癌症不易治愈。

    內因、外因
  癌症的病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與感受外邪(病原體)有關,內因與七情內傷、飲食失調有關。在發病上,多見於年老、脾腎衰敗之人。

  中醫學認為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並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著莫大的關係,誠如《內經》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在診治癌症的過程中,較注重內在因素。

    致病因素
  癌症的發病原因複雜,但其致病因素可歸納為四類:
(一)情志鬱結;(二)臟腑失調;(三)飲食不節;(四)外感六淫。

  (丙)中醫藥治癌的兩大方向

  中醫藥治癌是從人的整體觀念,判明病因病機,進行〝辨証論治〞,它不僅要消滅癌細胞,還要提高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正氣),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

1. 祛邪。一般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等理論,選用具相關藥物,以達消除腫瘤之目的。
2. 扶正。是運用補益藥物,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調整人體內部平衡,以控制腫瘤的發展。這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但如何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是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程長短,腫瘤大小,以及早期、晚期等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而決定的。
 

    祛邪和扶正相結合
  祛邪和扶正是辨証治療的兩個方向。祛邪和扶正必須運用辨証的方法,辨別寒熱虛實,進行合適的治療。

  祛邪可以消癌,扶正也是為了消癌,祛邪和扶正,相輔相成,方法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中醫在治療癌症時,必須正確運用辨証治療的方法,使祛邪和扶正結合起來,權衡邪正虛實的關係,正確使用祛邪、扶正或扶正攻邪。

    癌症的辨証
  由於癌症是在正虛的基礎上發病的,故表現局部為實,整體為虛。因此,應以正虛為本。在正虛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下所產生的病變,如痰結、濕聚、氣阻、血瘀、鬱熱等都屬於標。癌症屬於正虛標實,從臨床觀察證明,未有僅具標實而正不虛的,即使是早期患者,也均有正虛的症狀出現。

    辨証分型
  癌症病者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型:
1.熱蘊毒聚型;2.氣滯血瘀型;3.濕痰蘊結型;4.臟腑失調型。
 

    三期癌症的治療大法
  早期癌症:邪氣熾盛,正氣未傷,當以攻邪為先,採用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或除痰攻結藥物為主。

  中期癌症:邪氣未減,正氣已傷,當以攻邪兼施,採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或除痰攻結藥物為主,適當結合扶正培本的藥物。

  晚期癌症:邪氣不減,正氣虛弱,或放療、化療、手術之後,大邪已去,採用益氣養陰,補氣補血的藥物,適當配合攻邪的藥物。

    辨証和辨病相結合
  辨証治療是基於整體觀念的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對於癌症的治療來說,還必須結合辨病治療。這裡說的辨病治療,是結合西醫檢查診斷出的癌症,及其發生部位、類型和病期,選擇具抗癌作用的中草藥配合使用。

    單方驗方的運用
  治療癌症的單方驗方,都有一定的性味功能,使用時也應根據辨証治療的需要,適當選擇,或加以加減配伍,才能得到預期的療效。

  有些報道治療某種癌症有效的單方驗方,在使用於其他同樣的癌症時,卻得不到滿意的療效,其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方藥的性味功能和辨証治療的要求不一致,所以中醫治療癌症,要做到辨証和辨病相結合。

  (丁)中醫藥臨床治癌的常用方法

  西醫治療癌症的方法,主要有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激素治療等。這些方法是用來消減癌組織,並帶來緩解。

    中醫藥在治療癌症方面的特點:
1.阻止癌細胞增長;2.提高抗癌效果;3.防止癌症復發;4.減緩癌症帶來的痛苦。

    臨床上治療癌症的常用方法:

  (一)清熱解毒法
  清熱解毒是祛邪治則中的一種治法。癌症初期,正虛不太嚴重時,可以針對腫瘤,選用祛邪的清熱解毒中藥,或清熱解毒與活血祛瘀的中藥結合使用,以使邪去正安,正虛也可逐漸恢復。

  目前發現很多清熱解毒藥具有抗癌作用,其作用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有的本身能促進免疫功能,有的能增強腫瘤細胞的抗原性,有的能改變腫瘤血管,有的能影響內分泌功能,從而提高抗腫瘤效果。

  一般認為清熱解毒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銀花、連翹、魚腥草、七葉一枝花、板藍根、山豆根、夏枯草、苦參、紫草、鳳尾草、農吉利、石上柏、蘆薈、牛黃、龍葵、三尖杉、冬凌草等。

  (二)活血祛瘀法
  活血祛瘀是祛邪治則中的一種治法。由於瘀血是在正虛基礎上產生的病理產物,要祛瘀,必然要衡量邪與正的關係。一般在癌症早期,正虛不太嚴重下,亦可單獨使用活血化瘀以祛邪,但是隨著病程的進展,正虛逐漸低下,只有在扶正的情況下,結合活血祛瘀,方能取得效果。

  活血祛瘀作用機理可能與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改善微循環有關。它認為能減低血小板的凝聚性,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種植、從而減少轉移,增加血管通透性,以改善實體敏感性,並有利於藥物、免疫淋巴細胞及其細胞毒素到達腫瘤部位,發揮抗癌作用,並能提高抗體,增強機體免疫力。

  一般認為活血祛瘀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丹參、川芎、蒲黃、喜樹、莪朮、柘木、斑蝥、水蛭、地龍、百足、桃仁等。

  (三)化痰散結法
  化痰散結用於痰凝聚結所形成之腫物,質地較硬,按之不痛或有壓痛,或推之可動,或盤牢不移。痰之為病,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發生。因此,多與健脾藥合併使用。

  一般認為化痰散結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天南星、半夏、貝母、白芥子、皂角刺、貓爪草、黃藥子、昆布、海藻等。

  (四)疏肝理氣法
  疏肝理氣用於氣滯不通的局部性或全身性之癌症疼痛徵狀。它與肝臟功能或其經絡系統失調有關。臨床上多與其他治法相結合。

  一般配合治癌的疏肝理氣藥有香附、鬱金、青皮、陳皮、蘇梗、砂仁、玫瑰花、合歡皮、白檀香、蘇木、石菖蒲、川楝子、枳殼、素馨花、旋覆花、八月札等。

  (五)扶正補虛法
  扶正補虛是治療癌症最重要的法則。癌症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一般認為扶正補虛法屬於非特異性免疫的範疇。扶正補虛法不僅可以減輕放療和化療的反應,保護骨髓造血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療效。對晚期病人雖不能根治腫瘤,但可以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時間。

  在抗癌治療過程中有時扶正與祛邪,攻與補同時應用,因為癌症初期,腫瘤尚未增大,症狀和體徵尚不明顯,但從病機分析,已是虛在其中,到癌症的中、晚期,氣血衰弱明顯,但同時亦有邪實,故扶正祛邪合併使用者多。

  一般認為扶正補虛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黨蔘、黃蓍、白術、雲苓、靈芝、猴頭菰、當歸、女貞子、山茱萸、苡薏仁等。

    結語
  中醫藥治癌,乃從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和治療疾病症狀兩方面著手,亦即中醫理論中的〝扶其正以祛其邪〞為宗旨。其間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取得明顯的療效──延緩癌細胞的增殖和滋生。

  因此,對癌症的治療方法,應包括抑制癌細胞的產生,防止抗癌劑或放射線等治療的副作用,預防復發的手段,減輕癌症所引起的痛苦等方面,方能最終達到消滅癌腫細胞,確保身體健康之目的。
 

    放療前、中、後的飲食宜忌

癌症患者在放療過程中,須掌握食療的原則,應多吃滋潤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鴨梨、馬蹄、冬瓜、西瓜、香菇、銀耳等食品,忌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不吸煙飲酒。

    (放療前)
  應注意強壯脾胃、益氣養陰,以調理機體,增強其抗放射線損傷的作用。如給予白茯苓粥、沙蔘粥、懷山蓮苡粥、枸杞銀耳粥、桑寄雞蛋茶等。

    (放療中)
  因放療部位的不同,常出現不同的症狀,但總的來說,多表現為陰虛內熱、熱毒內蘊或氣陰兩虛的証候,故放療中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選用養陰清熱、益氣養血,祛瘀解毒的膳食。

具有養陰清熱作用的膳食有:獼猴桃汁飲、白木耳羹、涼拌海帶絲、炖銀耳等。

 具有祛瘀解毒作用的膳食有:獼猴桃汁飲、綠茶飲、五汁飲等。

 益氣養血的膳食有:雞血藤煲雞蛋、靈芝黃耆湯、大棗粥、枸杞粥、黃耆粥、海蔘瘦肉湯等。

    (放療後)
  應注意調補氣血陰陽,著重注意補氣養陰,健脾和胃,宜常食放療前所用食物及益氣養血的膳食,此外,還可根據疾病的不同選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膳食,以鞏固療效,預防復發,這類膳食主要有:昆布海藻黃豆湯、無花果瘦肉湯、石上柏瘦肉湯等。
 

   癌症患者四季食療的原則

癌症屬於消耗性疾病,加上腫瘤治療過程中對機體的損害,因此,對營養的需要量相當大,故食補對於癌症的治療和康復相當重要。但食補除根據病種不同選擇飲食外,還應按按照季節的不同有所偏重。

  春季食補應注意培補機體的氣機,調理臟腑功能,宜用一些清輕宣揚,補氣升陽之品,宜多食如:羅漢果、大棗、桑椹、銀耳、香蕉、菠菜、雞蛋等。此外,應多吃一些增強機體抵抗力的飲食如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及鋅、硒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麥片、麥芽、新鮮魚類、黃豆等。

  夏季食補應調補機體的陽氣,以保証機體陽氣的宣泄開揚,臟腑機能和順調達。宜多食蛋類、西瓜、懷山、苡米、桑椹、羅漢果、銀耳、無花果等。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應多吃水果,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

  秋季食補應注意滋補機體陰血津液,使氣機收藏有本,以抵秋天肅殺之氣,宜多食梨、萍果、羅漢果、大棗、銀耳等。此外,諸如百合粥、蟲草金錢龜湯、海蔘排骨粥、蟲草粥等。

  冬季食補應注意滋補氣血,填精養液,以培補正氣之根源,宜多食蟲草、骨髓、靈芝、香菇、蓮子、木耳、猴頭菇、鮑魚、牛乳等。此外,諸如黨蔘粥,以及秋季所選的食物都宜食用。最後,冬季氣候寒冷,除注意起居外,飲食也應補充足夠的熱量,如高糖、高蛋白的飲食,以增強抵禦寒冷的能力。
 

    癌症論治淺談

  癌症是各類惡性腫瘤(癌腫瘤)的總稱,是一種細胞性疾病。其病理特點是一個組織的異常細胞持續性過度增生,並侵害或轉移至其他組織,損害健康,或導致死亡。

  現代醫學側重微觀性辨病,臨床上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驗證方法,剖析癌的形成、擴散和轉移,臨床上對治療各類型癌症提供佐證,在確診分期治癌方面極有幫助,值得借鑑。

  中醫學偏重宏觀性辨証(病),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証施治;兩者是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核心,腫瘤也不例外。因此,局部癌症的發生或轉移,並不是片面地看,例如胃癌、胰臟癌、乳癌,有時要考慮肝臟的疏泄功能;又如鼻咽癌、腸癌、皮膚癌,也需考慮肺臟的調節功能。

  癌症,古有文獻論述。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在致病因素中較注重內因。癌症的發病原因複雜,但其致病因素約歸納為四類:(一)情志鬱結;(二)臟腑失調;(三)飲食不節;(四)外感六淫(病原體)。雖然導致癌症發生的因素眾多,主要是由於人體抗病力減低所致。

  治療癌症的兩大方向:(一)祛邪。一般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等理論,選用具相關藥物,以達消除腫瘤之目的;(二)扶正。是運用補益藥物,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調整人體內部平衡,以控制腫瘤的發展。這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但如何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是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程長短,腫瘤大小,以及早期、晚期等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而決定的。

  臨床上治療癌症的常用方法:
(一)清熱解毒法──減緩症狀;(二)活血祛瘀法──消除腫塊;(三)化痰散結法──消除腫塊;(四)疏肝理氣法──消腫止痛;(五)扶正補虛法──控制腫瘤的發展。

  扶正補虛法與機體免疫功能有密切關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

朱國棟中醫師
九八年四月十一日
選錄自癌協綜合服務中心
《中醫藥治癌導論》課程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5:29 PM
長者健康概論

  (一)生理、病理特點
    生理主要表現在衰老方面,男姓56~64歲;女姓49~56歲,身體機能隨年歲增長而致新陳代謝減慢,血管壁脆化,氣血流通量阻滯,血管沉積物增多,以致容易患上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耳鳴、白內障、骨質退化、前列腺肥大等老人証患,這些生理及病理狀況是臟腑功能偏差所致。

  (二)認識和使用中藥 

  1.中藥及食品性味
屬性:涼、寒、溫、熱、平。
屬味:辛、酸、甘、苦、鹹、淡、澀。

  2.虛証類型
1)氣虛、陽虛(代表不同程度功能的損耗);
2)血虛、陰虛(代表不同程度營養物質的損耗)。

  3.虛則補之
  虛,是指體質機能的衰退。虛則補之為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常用法則。臨床上是依據各人的體質和受納程度來進行調補的。

  4.進補
 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假若不得其法,濫服補品補藥,將增加患病的機會。

  5.常用補法
 以健脾養胃為主(平補法)。

  6.常用調補中藥及食物
1.懷山、紅棗(健脾養胃)。
2.扁豆、紅棗(補脾胃)。
3.蓮肉、肇實(健脾止瀉)。
4.粟米(通暢心血管、改善高血壓及冠心病)。
5.荷葉(降血壓、減血脂)。
6.桑寄生(補肝腎、強筋)。
7.黑提子乾(寧神補血、增強體力)。
8.生魚(補虛、生肌健力)。
9.牛鰍魚(補脾胃、益氣)。
10.百合、懷山、杞子(平補五臟)。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5:51 PM
婦女健康概論

  (一)生理特點
    婦女的生理特點主要表現在經、帶、胎、產方面,這些生理活動是依靠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共同作用來實現的。女性於28~35歲,機體細胞新陳代謝率減慢,49歲開始,〝腎氣〞減退,生殖能力一般亦逐漸衰減。

   (二)以血為本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血為人體的營養物質基礎,由氣推動,周流全身,以達新陳代謝(細胞內種種變化的通稱)的作用。婦女由於生理上的特點,血的消耗和補充較顯。因此可說:婦女是以〝血〞為本的。
另說,婦女是以腎為先天,脾胃為後天,肝為中樞,故在臨床治療上也以調整肝、脾、腎三臟的機能為主。

  (三)致病因素
a)情志抑鬱; b)氣血失調; c)五臟不和; d)沖、任、督、帶經脈損傷。

  (四)常用辨証
1.臟腑辨証。  2.氣血辨証。

  (五)常用治法
a)疏肝養肝;b)健脾和胃;c)補腎滋腎;d)補益氣血;e)理氣行滯;
f)利濕化痰;g)清熱涼血;h)活血化瘀;i)溫經散寒;j)解毒殺蟲。

原則:以血為主,以氣為用。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則補之,瘀則消之。

  (六)常用補益方藥

  1.補氣類
代表方劑: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蔘苓白朮散(補氣健脾、和胃滲濕)。
常用藥物:防黨蔘  太子蔘  懷山藥  天于朮  炙甘草  扁豆衣  炙棉蓍  大棗

  2.補血養血類
代表方劑:四物湯(補血活血、調經);歸脾湯(補血益血、健脾養心)。
常用藥物:當歸身   雞血藤   制首烏   黑豆衣   桑椹子   桂圓肉  枸杞子

  3.健脾類
代表方劑:六君子湯(健脾和胃、理氣);完帶湯(健脾燥濕、止帶)。
常用藥物:防黨蔘  懷山藥  湘蓮子  白茯苓  貢白朮  扁豆衣  肇芡實  大棗

  4.滋腎養肝類
代表方劑:六味地黃湯(滋補肝腎);二至丸(養肝清熱)。
常用藥物:熟地黃  大黃精  桑寄生  阿膠珠  女貞子  旱蓮草  酸棗仁  沙苑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6:08 PM
食療概論
    甲:引言

    食養療法,古已有之。藥食同源,先輩在尋求食物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許多食物的治療作用。飲食療法在早期中醫藥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市民對採用保健食療也漸普及化。

    現代營養學家,對維生素分析,食物之分類與營養成分,作種種化驗和考證,提供攝取方法,以為促進健康之助。其目的,與傳統的食療方法,殊途同歸。不同的是,中醫學對藥物和食物的論識與驗證,概括在「五氣七味」之中,這與我們機體所表現「寒熱虛實」的反應徵狀有莫大關係。
 

    乙:食療須知

  (一)中藥及食品性味
1.屬性:涼、寒、溫、熱、平。
2.屬味:辛、酸、甘、苦、鹹、淡、澀。

  (二)虛証類型
1.氣虛、陽虛 (代表不同程度功能的損耗)。
2.血虛、陰虛 (代表不同程度營養物質的損耗)。

  (三)虛則補之
    虛,是指體質機能的衰退。虛則補之為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常用法則。臨床上是依據各人的體質和受納程度來進行調補的。進補,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假若不得其法,濫服〝補健〞食品,將增加內臟的負擔能力,以至日後症患叢生。

  (四)節令與疾病的關係
    一年有廿四個節氣,中醫學概分成六種氣象:風、火、暑、濕、燥、寒。以季候更替言之,可按五臟比類隸屬為肝象(肝經)、心象(心經)、脾象(脾經)、肺象(肺經)和腎象(腎經);春夏季乃主屬〝風象〞和〝火象〞,臨床上以出現如高血壓、頭目眩暈、鼻衄和皮膚病等疾患;秋冬季乃屬〝燥象〞和〝寒象〞,證候以出現如哮喘、心臟病、關節痛、肢體不溫、小便頻數、皮膚瘙癢及便秘等病症為主。

  (五)進補須知
    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中醫學理,故在食療上也以健脾益肺、養血滋腎為主,而飲食方面應少吃溫燥辛辣之品,以免引致體內津液減少,乃致氣血亢盛,衍變成器質性疾病。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6:25 PM
春夏保健湯水
  甲:保健湯水

    (一)青紅蘿蔔陳腎湯
功  效:清熱下氣,化痰止咳,潤澤肌膚。
適應証:消化不良,皮膚乾燥,暗瘡等。
材料:青、紅蘿蔔各一個  乾鴨腎三個 扇排骨約半斤(先出水)陳皮一塊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二)番茄鹹瘦肉湯
功  效:清熱生津,滋潤降火。
適應証:消化不良,熱氣口臭,牙齦腫痛等。
材料:番茄四個  紅蘿蔔半個  鹹瘦肉約六兩  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半小時,調味飲用。

    (三)馬蹄粟米豬胰湯
功  效:清熱除煩,健胃生津。
適應証:胃虛食少,皮膚乾燥,氣血兩虛等。
材料:鮮馬蹄十粒(去皮)  豬胰一條(先出水)  鮮粟米二條  蜜棗三枚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半食用。

    (四)淡菜懷實山斑魚湯
功  效:健脾理汗。
適應証:不思飲食,汗多,消化不良等。
材料:淡菜一兩(洗淨) 懷山藥八錢  肇芡實三錢 山斑魚約半斤(布包)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三小時,調味食用。

    (五)老黃瓜陳腎湯
功  效:清熱解暑,預防喉炎。
適應証:身體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
材料:老黃瓜約一斤半(去核囊) 陳皮一錢 粳米一錢  鮮鴨腎二個(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六)節瓜薏米淡菜湯
功  效:清暑利濕,健脾開胃。
適應証:精神困倦,小便不暢等。
材料:節瓜約一斤  生薏米一兩半  淡菜二兩(洗淨)  陳皮一錢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半,調味飲用。

    (七)荳芽節瓜沙魚湯
功  效:清肺熱,除痰火,利尿去濕。
適應証:肺臟燥熱,口乾舌燥,喉痛,小便色黃,大便不暢等。
材料:大荳芽菜四兩    節瓜一個     沙魚(或大眼雞魚)約半斤   生薑四片   白少許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一小時,調味飲用。

    (八)蜜瓜西施湯
功  效:清熱利尿,生津潤膚。
適應証:喉乾舌燥,皮膚乾燥等。
材料:蜜瓜(連皮)約二磅    西施骨約十二兩(先出水)   生薑二片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九)涼瓜雪耳蜜棗湯
功  效:清熱解暑,生津養胃。
適應証:身熱躁煩,便秘口穢等。
材料:涼瓜約半斤  雪耳一兩(先浸開)  蜜棗四枚  淨瘦肉四兩(先出水) 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十)芥菜火腿豬湯
功  效:清肝解熱,通腸降火。
適應証:燥熱痰火,煙酒過多,睡眠不足等。
材料:大芥菜約一斤  金華火腿一兩  冬菇四隻  豬約十二兩(先出水) 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十一)冬瓜蓮子豬
功  效:清熱利尿,去濕解毒。
適應証:口淡多汗,胃納欠佳等。
材料:冬瓜(連皮)約一斤   蓮子(去芯)一兩   豬先出水)陳皮一塊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十二)生菜豆腐魚雲湯
功  效:清潤解燥,通便解穢。
適應証:乾咳不止,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等。
材G生菜約一斤     豆腐二磚     大魚頭兩個    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乙:春夏常用湯水材料
 

  A.瓜菜類
1.冬瓜(養胃生津、去濕瀉熱)。
2.紫菜(和血養心、清煩滌熱)。
3.豆腐(清熱潤燥、生津解毒)。
4.魚翅瓜(清熱養胃、生津止渴)。
5.馬蹄(除胸膈實熱、利尿降壓)。
6.芥菜(清暑解熱、明目、下氣)。
7.海帶(行水化濕、除痰、止帶濁)。
8.粟米(利尿降壓、增強心血管彈力)。
9.生苦瓜(清熱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10.老黃瓜(清熱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11.枸杞葉(除骨節疼痛、清血熱、治皮膚痕癢)。
12.絲瓜(清熱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

  B.魚、肉類
1.生魚(生肌健力)。
2.山斑魚(健脾開胃)。
3.牛鰍魚(暖中補氣)。
4.魚頭雲(健脾補腦)。
5.烏頭魚(利水、治穢味)。
6.瘦肉/扇排骨(補血強身)。

  C.藥品類
1.雞蛋花(除濕、清血熱)。
2.西洋蔘(生津、益肺胃)。
3.雲茯苓(健脾滲濕、減肥)。
4.赤小豆(利小便、清炎解毒)。
5.薏苡仁(健脾益胃、清熱利濕)。
6.扁豆衣(和中下氣、清暑健胃)。
7.懷山藥(健脾滋腎、斂汗縮尿)。
8.粟米鬚(利濕退黃、降血糖、降血壓)。

    預防與調理
    春夏季氣候溫濕,排汗及泌尿系統之疏泄功能易失約制,調養原則以滲濕寬胸、解暑清熱為主。飲食以易吸收營養之品為首選,如瓜果、蔬菜、魚類等。定時進食,不可過飽,飯前不過飲湯水,以免減低胃納之消化功能。暑熱天氣,每周可煲一至二次解暑防感湯(癌症及結核病者不宜)或老黃瓜水(連少量白米)作預防之用。忌食辛辣溫補食品,以免體內積存過多熱量,致生內疾,適量運動有助調暢身心及防病。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6:48 PM
冬保健食療
  甲:保健湯水

(一)蘋果雪耳生魚湯
功  效:清胃腸積熱,除痰咳,潤膚。
適應証: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等。
作料:蘋果四個(去心切片) 雪耳一兩(先浸開) 南杏八錢  北杏一錢  生魚約十二兩(洗淨)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二)無花果百合潤肺湯
功  效:清肺生津,潤髮膚,改善便秘。
適應証:肺燥咽乾,髮膚乾暗,大便乾結等。
材料:無花果五枚  百合五錢  南杏五錢  北杏一錢 淨瘦肉三兩(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三)雙雪懷山湯
功  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適應証:唇乾舌燥,口腔炎,扁桃腺炎等。
材料:雪梨一個(去心切片)雪耳五錢(先浸開)懷山五錢北杏十粒 冰糖適量
製法:清水五碗,沸後用慢火煎至一碗,再放下冰糖拌勻飲用。

    (四)羅漢果柿餅肉湯
功  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適應証:秋燥傷風,咽喉乾涸等。
材料:羅漢果1/4個 柿餅三個 豬肉約十二兩(先出水)陳皮一錢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五)清燥潤肺陳腎湯
功  效:清熱潤肺,健脾養胃。
適應証:脾胃燥熱,咽乾,乾咳少痰,胸膈不暢等。
材料:西洋菜約十二兩(淡鹽水浸泡20分鐘)  羅漢果1/4個蜜棗三枚   乾鮮鴨腎各二個(先出水)  豬扇排骨四兩(先出水)  陳皮八分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四小時,調味飲用。

    (六)木瓜雪耳魚尾湯
功  效:清熱潤肺,健脾養胃,潤腸通便。
適應証:脾胃燥熱,大便乾結等。
材料:木瓜約十二兩(去皮瓤)雪耳五錢(先浸開)鯇魚尾約十二兩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調味飲用。

    (七)菜乾瑤柱湯
功  效:清熱滋肺,除燥止咳。
適應証:乾咳少痰,咽喉乾涸等。
材料:白菜乾三兩 鮮馬蹄十粒(去皮)瑤柱四粒 瘦肉六兩(先出水 )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八)馬蹄雪耳鵪鶉湯
功  效:補中益氣,健脾固腎。
適應証:中氣不足,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夜尿等。
材料:鵪鶉二隻(先出水)  雪耳五錢(先浸開)  鮮馬蹄十粒(去皮) 南杏一兩   北杏十二粒   淨瘦肉六兩(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半,調味飲用。

    (九)懷杞山斑魚湯
功  效:益氣滋補,健脾養顏。
適應証:體力衰退,髮膚不潤等。
材料:懷山一兩   杞子三錢   山斑魚約十兩(洗淨)淨瘦肉約四兩(先出水)   陳皮一錢   生薑二片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半,調味飲用。

    (十)蔘懷生魚養胃湯
功  效:健脾養胃,生津潤燥。
適應証:胃虛食少,皮膚乾燥,氣血兩虛等。
材料:生魚約一斤(洗淨)  防黨蔘三錢   野生花旗蔘三錢   懷山四錢    紅棗八枚(去核)   舊橙皮一錢半
製法:清水二飯碗,同燉三小時半。

  乙:秋冬常用湯水材料

  A.瓜果、菜類
1.木瓜(消滯清腸、舒肝)。
2.波菜(通血潤腸、助消化)。
3.無花果(滋養潤腸、助消化)。
4.雪梨(清心潤肺、清熱消痰)。
5.蘋果(寬胸除痰、整腸止瀉)。
6.節瓜(健脾清熱、預防感冒)。
7.紅蘿蔔(清胃腸、助消化吸收)。
8.青蘿蔔(清肺胃燥熱、助消化)。
9.茼蒿菜(清血養心、潤肺消痰)。
10.羅漢果(清肺化痰、潤喉止渴)。
11.馬蹄(除胸中實熱、利尿降壓)。
12.粟米(利尿降壓、增強心血管彈力)。

  B.魚、肉類
1.生魚(生肌健力)。
2.魚頭雲(健脾補腦)。
3.山斑魚(健脾開胃)。
4.牛鰍魚(暖中補氣)。
5.黃花魚(開胃益氣)。
6.鯽魚(主虛勞、溫中下氣)。
7.黃鱔魚(補中益血、療虛損)。
8.白鴿(健脾益氣)。
9.瘦肉/豬扇排骨(補血強身)。
10.竹絲雞(補益五臟、治脾胃虛弱)。

  C.藥品類
1.蟲草(潤肺補腎、化痰止汗)。
2.杞子(補血滋陰、養精明目)。
3.西洋蔘(生津健胃、益肺補虛)。
4.懷山(健脾滋腎、斂汗縮尿)。
5.桑寄生(養血除痹、強壯筋骨)。
6.石斛(滋肺益胃、養陰明目)。
7.百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
8.紅棗(健脾益胃、滋腎生血)。
9.栗子(健脾補腎、壯腰、抗衰老)。
10.黨蔘(健脾益氣、生津養血、增強抵抗力)。
11.燕窩(補肺養陰、治虛勞、助消化、治盜汗)。
12.銀耳(滋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強心、補腦)。
 
 

    預防與調治
    秋冬季氣候乾燥寒冷,臟腑腠理肢節營養水分減少,內在環境溫度相對降低,平時應加強鍛鍊,增加體溫,適當的戶外運動,有助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秋冬季之精神以內斂為要,五臟固守:心肝宜柔潤,肺腎宜滋養,脾臟宜滋潤。飲食宜均衡及富營養之品,如蔬菜魚類、蛋類及豆類等,忌油膩辛辣燥熱之物,以免延至春季衍生內疾。

    平日應有充足睡眠,並注意保溫,尤以頭頸部、肩背部及膝關節為主。晚上可適當進食清潤糖水,有助強心及具保溫之效。患病時,應適當休息,加強營養,多飲暖開水,進食易消化食物。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7:11 PM
婦女保健食療
    甲:概論

    以血為本
    從中醫學角度看,血為人體的營養物質基礎,由氣推動,周流全身,以達新陳代謝(細胞內種種變化的通稱)的作用。婦女由於生理上的特點,血的消耗和補充較顯。因此可說:婦女是以〝血〞為本的。

    另說,婦女是以腎為先天,脾胃為後天,肝為中樞,故在臨床治療上也以調整肝、脾、腎三臟的機能為主。

    生理特點
  主要表現在經、帶、胎、產等方面,這些生理活動是依靠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共同作用來實現的。
 

  乙:保健湯水

    (一)臟躁茶
功  效:安神益氣,調暢氣血。
適應証:血虛,躁煩,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等。
材料:太子蔘四錢   紅棗八枚(去核)  舊橙皮五分  淮小麥五錢(布包)
製法:清水五碗,煎至二碗,可酌加冰糖飲用。

    (二)寧心補血湯
功  效:寧心補血,調養肝腎。
適應証:血虛,心悸,髮質暗白,神經衰弱等。
材料:防黨蔘三錢    白茯苓三錢    制首烏四錢
製法:清水三飯碗,煎至一碗。
註:血燥血熱者,不宜服。

    (三)滋補潤燥湯
功  效:滋陰潤燥。
適應証:血虛,口燥咽乾,大便結,皮膚乾燥等。
材料:生地黃四錢  肥玉竹三錢  南沙蔘三錢  大百合三錢  陳皮八分
製法:清水三飯碗,煎至一碗。或加淨瘦肉三兩煲湯佐膳,或配合冰糖,製成甜品食用。
註:傷風咳嗽,不宜服用。

    (四)桑寄首烏湯
功  效:補血潤腸,安神養血。
適應証:血虛,肢痹,髮質暗白,神經衰弱等。
材料:桑寄生三錢   何首烏三錢   黑大棗三枚
製法:多量清水,煎水代茶飲用。

    (五)沙蟲乾瘦肉湯
功  效:滋養清補。
適應証:虛不受補,婦女暗病,神經衰弱,面色萎黃,脾虛汗多等。
材料:沙蟲乾二兩(先漂洗)    淨瘦肉三兩(先出水)    生薑三片
製法:適量清水,燉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六)美顏湯
功  效:促進發育,美容養顏。
適應証:氣血不足,精神困倦等。
材料:紫河車一具   燕窩五錢(先用溫水浸開)  懷山六錢   杞子三錢   鴿蛋二枚   陳皮八分   淨瘦肉四兩(先出水)
製法:清水約十碗,文火煎成濃湯,調味食用。

    (七)加味八珍湯
功  效:補氣活血,調經。
適應証:氣血兩虛,面色淡白,食慾不振,頭暈目眩,精神困倦等。
材料:防黨蔘四錢  天於朮二錢  白茯苓五錢 炙甘草一錢半砂仁殼八分 當歸身二錢半 生白芍四錢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半
製法:清水四飲碗,煎至一碗溫服。

  丙:滋補食物及藥品
1.阿膠(補血止血、潤肺);    2.黑豆(補腎,活血解毒);
3.桑寄生(補血、除痹、華髮);4.杞子(養血滋陰、明目止暈);
5.淡菜(補虛勞止汗、調理月事);6.黑提子乾(寧神補血、增強體力);
7.雞血藤膠(補氣活血、宣通經絡、調經)。

    預防與調理
    婦女以血為主,生理特點作用在經帶胎產方面,而內臟功能以肝部之血氣較易偏差,調養原則以養血柔肝為主,臨床重視調經及情緒之疏暢。日常飲食應以均衡營養為主,切勿偏食,少吃辛燥溫血之品,免致影響月事周期;行經期體溫及血量相對低緩,抗病能稍不足,期間要注意保溫,以免受寒,致生內患,並多作休息,減少進食涼寒之品。更年期婦女飲食以清淡為主,低糖少鹽,適當補充鈣質及吸收陽光,均有助補充骨骼之養分。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7:33 PM
中老年保健食療
    甲:保健湯水

1.三寶湯
功  效:清肺健脾,養心滋腎。
適應証:虛勞乏力,耳鳴眼矇等。
材料:百合一兩  懷山一兩  杞子三錢  豬展肉四兩(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二小時半,調味飲用。

2.六君子湯
功  效:健脾益肺,除痰下氣。
適應証:咯痰色白,消化不良等。
材料:舊陳皮八分  清半夏一錢半  白茯苓四錢  炙甘草一錢  防黨蔘三錢  炒白朮二錢
製法:清水三飯碗,煎存一碗,溫服。

3.視障湯
功  效:滋陰補腎。
適應証:白內障。
材料:冬蟲草一份  杞子二份  新鮮鮑魚三份(洗淨)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4. 平肝滋腎湯
功  效:補虛損,明眼目。
適應証:神經衰弱,肝火偏盛,視力不清,迎風流淚等。
材料:生熟地各三錢  砂仁殼一錢二分  杞子二錢  杭菊花一錢二分
製法:清水三飯碗,煎存一碗,溫服。

5.調血理氣湯
功  效:調血理氣,強腰健力。
適應証:手足冰冷,夜尿,腰痠乏力。
材料:桑寄生五錢北耆四錢  南棗三枚
製法:清水三飯碗,煎至一碗,溫飲。

6.虛腫湯
功  效:健脾行水。
適應証:虛性水腫。
材料:通草三錢  眉豆四兩  牛肉四兩  蒜頭六個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湯成後飲用。

7.首烏桂圓飲
功  效:提神健步。
適應証:精神困倦,行動遲緩等。
材料:制首烏三錢  桂圓肉三錢
製法:多量清水,煎水代茶飲用。

 8.益氣和血湯
功  效:養陰清熱,健脾滋腎等。
適應証:肺虛多痰,眩暈,記憶力漸減,視力衰退,易患感冒。
材料:冬蟲草三錢  釵石斛三錢  白茯苓三錢  烏大棗三枚
製法:清水四飯碗,煎至一碗。

 9.千金二藤湯
功  效:提神健步,祛風濕,利關節。
適應証:風濕腰膝痹痛,精神困倦,行動遲緩等。
材料:千斤拔一兩  雞血藤五錢  寬根藤二錢  豬腳一隻(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10.蔘懷響螺湯
功  效:清熱養陰,健脾生津。
適應証:精神怠倦,耳鳴,頭目暈眩,咽乾,皮膚乾燥等。
材料:野生花旗蔘三錢  防黨蔘三錢  懷山八錢  陳皮一錢  響螺肉四兩(先出水)  豬扇排骨半斤(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11.懷山芡實湯
功  效:補中益氣,健脾固腎。
適應証:中氣不足,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夜尿等。
材料:懷山一兩杞子二錢  芡實八錢  淨瘦肉四兩(先出水) 陳皮一錢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12.蟲草懷杞水鴨湯
功  效:益氣明目,滋補肝腎。
適應証:氣血兩虛,耳鳴,頭目眩暈等。
材料:水鴨一隻(洗淨)冬蟲草五錢  杞子三錢  懷山一兩   桂圓肉二錢  紅棗八枚(去核)  生薑三錢
製法:適量清水,燉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乙:保健粥品

  黃耆燕窩粥
功  效:健脾益肺。
適應証:四肢倦怠,嗜睡,營養不良,氣喘,易患感冒等。
材料:黃耆三錢  燕窩三錢(先用溫水浸開候用)  懷山五錢   湘蓮肉五錢  陳皮八分  白米適量
製法:適量清水,煲沸後慢火煎一小時半,煎至約三飯碗,取出黃耆再於下燕窩,慢火煎半小時,調味食用。
 

    其他
1. 蟲草粥      (補肺、止汗)。
2. 粟米粥      (增強心血管彈力)。
3. 蓮子粥      (健脾安神、止夜尿)。
4. 懷山紅棗粥  (健脾益胃、滋腎生血)。
5. 薏仁粥      (健脾胃、利水、療風濕)。
6. 黨蔘粥      (健脾補氣、增強抵抗力)。
7. 栗子粥      (健脾補腎、壯腰、抗衰老)。
8. 銀耳粥      (滋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補腦強心)。
9. 薄荷粥      (散風熱感冒)。
10. 生薑蔥白粥  (祛風寒感冒)。
 

   預防與調理
  秋冬季日常飲食注意均衡營養及易消化為度,並以低糖、少鹽、低脂肪為原則,以免心肝腎三臟勞損,調養法則以健脾養胃為主。秋冬季尤注重膝部及頭部保溫,可多作摩掌及摩膝運動,午睡有助補充體力及腦力,合群活動更不可少,戶外步行可幫助鈣質的吸收。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7:50 PM
兒童保健食療
    甲:概論

    小兒從初生到成年,處於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無論在形體、生理、病理等方面,都與成人有所不同,年齡越小越顯著。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小兒和兒童看成是成人的縮影。

    由於兒童接觸外界的事物較少,感染疾病的誘因較為單純,通常多因氣候突變,抵抗力弱不能適應而病發感冒,或誘發呼吸道疾患,或由於消化力弱,飲食不節而令胃腸積滯生病,或先天不足,本質虛弱,以致臉色淡白,體輕形瘦。本篇介紹的食療(湯水和粥品),富營養,易吸收,尤合兒童腸胃,可供參考選用。

    生理、病理特點
  生理特點:主要表現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病理特點:主要表現為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乙:致病因素

a)飲食不調;
b)肺脾偏弱;
c)脾胃不和。

    丙:常用食療

    A.保健湯水
  1.消滯茶
功  效:開胃消滯。
適應証:胃腸積滯,脹滿,胃呆等。
材料:芒果核二枚    布渣葉三錢    片糖少許
製法:清水三碗,煎至一碗,然後於入片糖拌勻,分二次飲用。

  2.石柱蔘鬚飲
功  效:健脾胃,潤血燥,安心神。
適應証:熱痱,夜睡不寧,食慾不振等。
材料:石柱蔘鬚一兩半    蜜棗三枚    淨瘦肉二兩(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3.浮小麥牛鰍魚湯
功  效:健脾養胃,安神歛汗。
適應証:盜汗,自汗,多汗,易患感冒等。
材料:浮小麥五錢(布包)    牛鰍魚約三兩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一小時半,調味飲用。

  4.金針鼻衄湯
功  效:平肝清燥熱。
適應証:煩躁,鼻衄等。
材料:金針花五錢    魚片適量
製法:清水適量,先煲金針花約45分鐘,後放入魚片滾熟,調味食用。

  5.旱蓮草蜜棗湯
功  效:預防積滯,平肝解熱。
適應証:睡眠不寧,夢囈,口穢等。
材料:旱蓮草五錢    蜜棗二枚
製法:清水三碗,煎至一碗飲用。

    B.保健粥品
  1.燕窩粥
功  效:健脾益肺,祛除疲勞。
適應証:不思飲食,汗多,面色青黃等。
材料:燕窩三錢(先用暖水浸開)    冰糖適量
製法:清水一碗,隔水燉熟,或配合淨瘦肉,調味食用。

  2.懷山蓮子淡菜粥
功  效:健脾養胃。
適應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
材料:懷山五錢    湘蓮肉四錢    淡菜一兩    白米適量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3.其他
a雪耳粥(健脾益胃);  b牛乳粥(滋補脾胃);c扁豆粥(健脾止瀉);
d竹芯粥(清心除煩);  e馬蹄粥(清熱生津);f紅蘿白粥(清熱導腸);
g糯米浮小麥粥(健脾斂汗)。

    預防與調理
    兒童由於機體新陳代謝較速,加上飲食偏於燥膩食品,身體常出現〝燥熱〞症狀,惟其臟腑仍處於嬌嫩狀態,故勿過食涼寒之品,恐削伐肺脾二臟功能,應以調養肺脾機能為主。日常飲食注重均衡營養,蔬菜及魚類可作首選,飯前不可進食糖類食物,以免妨礙胃納功能。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8:08 PM
青少年保健食療
    甲:概論

    以腎為本
    中醫學認為,腎乃先天之本。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直接和〝腎氣〞的盛衰有關。男女到達一定年齡,由於腎氣的盛實,從而導致機體產生〝天癸〞這種物質。〝天葵〞的出現,標誌著男女青春期的到來,它對女子能促進月經來潮和排卵而可以妊娠;對男子能促進精子成熟和排精而可以產子。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發育期,腎的成長功能極為重要,因它是臟腑的調節中心,除泌尿以外,還包括免疫能力,生殖系統的功能和某些重要內分泌腺的活動和作用;而〝腎氣〞的成長,有賴〝脾氣〞(消化系統功能)對營養之吸收。

    生理特點
    青少年屬於青春發育期,是小兒轉到成人的過渡期,此期性腺逐漸發育,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期開始的早晚,男女不同,一般女性約於11~12歲開始,17~23歲發育成熟;男性則各約晚2年。此外,機體生陳代謝率偏高,適在求學期階段,腦力消耗較多,細胞之營養需求相對增加。
 

    乙:致病因素

a)飲食不調;
b)腎氣衰弱;
c)脾胃不和。

    丙:保健湯水

  (一)無花果瘦肉湯
功  效:除痰火,潤肺燥。
適應証:肝火燥盛,大便乾結等。
材料:無花果五枚    淨瘦肉二兩(先出水)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二)蘋果懷山豬胰湯
功  效:清胃腸積熱,健脾滋腎。
適應証:消化不良,咽乾目眩,糖尿病等。
材料:蘋果二個(去心切片)    懷山藥一兩    豬胰一條(先出水)
製法:清水四碗煲至一碗半,調味飲用。

  (三)蘋果雪耳生魚湯
功  效:清胃腸積熱,除痰咳,潤膚。
適應証: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等。
作料:蘋果二個(去心切片)   雪耳一兩(先浸開)   南杏八錢   北杏一錢    生魚一條(洗淨)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四)花旗蔘生地雪梨湯
功  效:清補肺胃,養陰潤燥。
適應証:舌燥唇乾,大便秘結等。
材料:野生花旗蔘二錢    生地黃五錢    鮮鴨嘴梨一個(去心切片)
製法:清水四碗煎至一碗半,後加入正蜂蜜一兩、生薑汁一茶匙,調勻溫服。

  (五)利咽保喉湯
功  效:養陰清熱,利咽。
適應証:肝肺火燥,聲音沙啞等。
材料:京玄蔘五錢    生地黃五錢    金蟬花二錢    柯子肉錢半     鹹欖三個    糖冬瓜八錢
製法:清水三碗,煎存一碗溫服。
註:傷風咳嗽,不宜服用。

  (六)枇杷清熱飲
功  效:清肺胃熱。
適應証:肺胃積熱,暗瘡等。
材料:枯條芩二錢    生甘草一錢    防黨蔘三錢    桑白皮三錢    炙枇杷葉三錢    糖冬瓜一兩
製法:清水三碗,煎存一碗溫服。

    預防與調理
    青少年的生殖系統正處於啟動階段,營養之需求倍增,故需用因勢利導之法,以調養脾腎二臟機能為主。日常應多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和磷質類等食物。要使身體發育正常及健康,應戒除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如偏食和嗜吃零食等。多做運動,不僅有助身體吸收營養,而且對身心發展極有幫助。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8:33 PM
減肥食療
  甲:概說

  人類生存,維持健康,必須從食物中攝取適量養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等。若過量吸收,都可以引致營養異常──肥胖。它可令身體機能逐漸減弱,造成惡性循環,致令疾病叢生。肥胖是指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顯著超過正常人的一般平均而言。

    成因
  促成肥胖的因素大致有遺傳因素,腦部食物調節中樞的改變,精神壓力和飲食中缺乏可以消耗脂肪的營養素等。在臨床上診察,血管脆化和肝病是引致肥胖的關鍵。

    併發病
  肥胖可使心臟負荷加重和形成高血壓,二者都可致命;而進食過量脂肪亦可增加患膽石的機會,尤以中年女性為甚。

    中醫學病因
  中醫學認為肥胖是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有關。臨床上多為本虛標實之証。本虛以氣虛為主,標以膏脂痰濁為主。
 

  乙:中醫減肥八法

(一)化濕法
  用於因脾運不健,聚濕而為肥胖。症見腹滿、苔膩。代表方如二朮四苓湯、防己黃耆湯等。
1.二朮四苓湯
組成:泡蒼朮  貢白朮  白茯苓  大豬苓  福澤瀉

2.防己黃蓍湯
組成:漢防己  北棉耆  貢白朮  切生薑  烏大棗  炙甘草

  (二)祛痰法
  用於痰濁肥胖。症見氣虛胸悶、嗜睡懶動、舌胖苔白膩。代表方如平陳湯、三子養親湯等。
1.平陳湯
組成:泡蒼朮  川樸花  舊陳皮  清半夏  白茯苓  甘草梢

2.三子養親湯
組成:家蘇子  萊菔子  白芥子

  (三)利水法
  以微利為主。症見肥胖浮腫、少尿、腹脹、苔白。代表方如五皮飲、小分清飲等。
1.五皮飲
組成:舊陳皮  茯苓皮  生薑皮  桑白皮  大腹皮

2.小分清飲
組成:白茯苓  福澤瀉  大豬苓  生苡仁  江枳殼  川樸花

  (四)通腑法
  以輕瀉為主。多用於嗜食肥甘厚味所致肥胖。症見實証肥胖,大腹便便,大便乾結,行動不便,動則喘息,苔黃厚。代表方如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等。
1.小承氣湯
組成:生大黃  川厚樸  江枳實

2.調胃承氣湯
組成:生大黃  元明粉  炙甘草

  (五)消導法
  用於食欲亢進型肥胖。症見肥胖懶動,腹滿積食、苔白。代表方為三仙飲。
組成:山楂肉  建神曲  發麥芽

  (六)疏肝利膽法
  用於肥胖兼有肝鬱氣滯或血瘀等症。症見肥胖兼有脅痛、急躁、眩暈、倦怠、腹脹、舌質紅苔黃。代表方如溫膽湯、消脹散等。
1.溫膽湯
組成:化橘紅  酥半夏  白茯苓  炙甘草  江枳殼  乾竹茹

2.消脹散
組成:陽春砂  萊菔子

  (七)健脾法
  肥胖以健脾補腎為正治法。症見脾虛氣弱,胃納減少,體倦胖而無力,舌質淡苔白。代表方如蔘苓白朮散、異功散等。
1.蔘苓白朮散
組成:防黨蔘  白茯苓  貢白朮  炒扁豆  炒懷山  生苡仁 湘蓮肉
       舊陳皮  砂仁殼  津桔梗  烏大棗  炙甘草

2.異功散
組成:防黨蔘  白茯苓  貢白朮  炙甘草  舊陳皮

  (八)溫陽法
  用於肥胖兼有自汗、氣短、動則氣喘、乏力、腰痛、勞倦、畏寒等氣虛陽虛者。代表方如濟生腎氣丸、苓桂朮甘湯等。
1.濟生腎氣丸
組成:熟附子  桂枝尖  熟地黃  福澤潟  懷山藥  白茯苓
       山萸肉  牡丹皮  車前子  川牛膝

2.苓桂朮甘湯
組成:白茯苓  桂枝尖  貢白朮  炙甘草
 
 

  丙:常用食療

  (一)茯苓茶
材料:白茯苓一錢半  舊陳皮八分  花茶八分
製法:茯苓、陳皮先煎20分鐘,再沖泡茶葉,15分鐘後即可代茶飲。
功能:適用於痰濕困脾之肥胖者。

  (二)減肥茶
材料:山楂三錢  薏苡仁三錢  橘皮一錢半  荷葉四錢
製法:以上各物共研末,開水沖泡。
功能:適用於血脂偏高之肥胖者。

  (三)消肥飲
材料:荷葉一張  山楂五錢  澤瀉五錢
製法:煎水代茶。
功能:適用於濕濁或濕熱証之肥胖者。

  (四)冬瓜皮粥
材料:鮮冬瓜皮三兩(切成小塊)  粳米三兩
製法:以上各物共煮成粥,調味食用。
功能:適用於濕熱証及血脂偏高之肥胖者。

  (五)薏米赤小豆粥
材料:薏苡仁一兩  赤小豆一兩  澤瀉二錢  荷葉半張  糯米三兩
製法:荷葉、澤瀉洗淨,煎水取汁,與赤豆、薏米同煮為粥,調味食用。
功能:適用於脾虛水濕之肥胖者。

  (六)芡實荷葉粥
作料:芡實三錢  懷山一兩  粳米二兩  荷葉一張
製法:將芡實、懷山與粳米同煮為粥,並加入荷葉,調味食用。
功能:適用於脾腎虛弱之肥胖者。
 

  丁:其他

  (一)肥胖脾濕型
症狀:體型圓胖,嗜睡,勞倦,眼胞腫浮,大便不爽等。

治法:健脾,行氣,利濕。

湯料(1)(二人分量):冬瓜約一斤 赤小豆一兩 炒扁豆一兩舊橙皮二錢或加:西施排骨約四兩(先出水)

湯料(2)(二人分量):冬瓜約一斤 卷茯苓一兩 熟薏仁五錢舊橙皮二錢或加:西施排骨約四兩(先出水)

製法(1)(2):將湯料用清水十飯碗一同於下,沸後續煮一小時半,飲用時加適量鹽調味便可。

  (二)肥胖痰濁(高脂)型
症狀:體型圓胖,勞倦,血壓偏高,肢痹等。

治法:行濕,除痰,減脂。

(1)荷葉澤瀉粥(二人分量)
乾荷葉半張  澤瀉五錢  白米適量

(2)防風薏仁粥(二人分量)
防風三錢  生熟薏仁各五錢  白米適量

(3)粟米鬚飲(一人分量)
粟米鬚一兩

製法:將材料用清水三飯碗一同放下,沸後慢煎一小時,飲用時不需加調味品。
 

    注意
  減肥的基本原則在減少食物中的糖類和澱粉質,增加食用蔬菜和適體運動。要成功減肥,並非只靠飲食的調整,心理的自律更為重要。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8:54 PM
健體美顏食療

   甲:概說

  坊間宣傳及售賣的美顏健體商品琳瑯滿目,其中一些商品更由姿容及身段上佳或專業人士所推介,故使部分追求者動容。其中有聲稱富含高營養或標榜高顯效率,著實使人目眩。

  中醫學的形能學說,著重整全觀念,外象容顏的表現,皆由內象偏盛偏衰所引致,有諸內必形於外,故食療也需因應不同人士的體質而作出調節。

  乙:常用食療

  1.潤膚美顏湯
功  效:滋潤養顏,益氣護膚。
適應証:皮膚乾澀,暗瘡,大便乾結等。
材料:無花果四枚  紅蘿蔔一斤  鮮馬蹄十粒(去皮)  雞樸骨十二兩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二小時,調味食用。

 2.通絡潤膚湯
功  效:調補氣血。
適應証:容顏枯糙,躁煩,早衰白髮等。
材料:桑寄生一兩 竹茹二錢 雞蛋一隻(去殼)紅棗八枚(去核)冰糖少許
製法:清水六碗(雞蛋煲熟去殼),文火煲約一小時半,後加入冰糖溶化食用。

  3.養血美顏茶
功  效:養血滋陰,皮膚保健。
適應証:面色萎黃,皮膚乾燥,體型枯瘦。
材料:青果二錢  桂圓肉二錢  杞子二錢  冰糖適量
製法:將前三味藥(洗淨)放入茶杯,加冰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4.銀杞護膚茶
功  效:美容顏,潤肌。
適應証:面色萎黃,皮膚乾燥,視物模糊。
材料:銀耳三錢(浸泡) 杞子五錢  冰糖適量
製法:將銀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熟,加入冰糖、杞子,煮沸即成。

5.潤肌養顏茶
功  效:清熱涼血,榮養肌膚。
適應証:皮膚粗糙衰老,瘙癢等。
材料:生地四錢  積雪草五錢  山楂五錢  片糖適量
製法:將上藥共切碎搗研成粗末狀,混勻,加水煎後略加片糖少許,代茶飲用。

6.健脾養血湯
功  效:健脾去濕,養陰美顏。
適應証:皮膚粗糙。
材料:節瓜一斤(去皮) 淡菜二兩  扁豆一兩
製法:適量清水,煮約四十五分鐘,調味食用。

  7.豐胸美顏湯
功  效:促進發育,美容養顏。
適應証:氣血不足,胸部發育不良,精神困倦等。
材料:紫河車一具  燕窩五錢(先用溫水浸開)  懷山六錢  杞子三錢  鴿蛋二枚  陳皮八分  淨瘦肉四兩(先出水)
製法:清水約十碗,文火煎成濃湯,調味食用。

8.健體潤膚湯
功  效:健脾滋腎,潤澤髮膚。
適應証:皮下脂肪代謝失調致皮膚粗糙等。
材料:懷山五錢  生薏米一兩  銀杏十二粒(去殼)  生薑一片 紅棗四枚(去核) 冰糖少許
製法:清水六飯碗,文火煲約一小時半,後加入冰糖溶化食用。

9.清補養顏湯
功  效:滋補五臟。
適應証:虛不受補症候。
材料:懷山五錢 生熟薏米各三錢 蓮子五錢(去芯) 芡實五錢百合三錢 北沙蔘三錢  玉竹三錢  桂圓肉二錢  豬展半斤(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半,調味食用。(或去豬展轉加入冰糖也可)

10.木瓜潤膚湯
功  效:滋補潤膚,健胸。
適應証:皮膚乾糙,胸部發育不良。
材料:木瓜半個(去皮) 大魚尾一條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調味食用。

11.健脾養心湯
功  效:補脾養心,健體豐肌。
適應証:脾虛而形體消瘦。
材料:防黨蔘一錢  野生花旗蔘一錢  蓮子十二枚(去芯)  冰糖適量
製法:將上品加適量清水,燉約一小時,溫服。

12.澤膚健體湯
功  效:補脾養血,健體美容。
適應証:脾胃虛寒,面色蒼白,少食難眠,虛性雀斑。
材料:栗子肉四粒  紅棗六枚(去核)  桂圓肉三錢  片糖適量
製法:適量清水,先煲栗子,續加紅棗、桂圓肉,後加片糖煮滾即成。

13.去濕解毒湯
功  效:去濕解毒,清熱理腸。
適應証:濕熱性暗瘡等。
材料:扁豆一兩  土茯苓一兩半(去皮)  黃瓜一個   陳皮一錢   老薑一片   西施骨六兩(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半,調味食用。

14.除斑燕苡湯
功  效:健脾益肺,去濕除斑。
適應証:黃褐斑及伴疣粒。
材料:燕窩三錢(浸泡) 生薏仁五錢  冰糖適量
製法:上品共置燉盅,加水一碗半,隔水燉約二小時。

15.調血消斑湯
功  效:消瘀降脂,補血養顏。
適應証:臉部黑斑及血斑。
材料:田七三錢(切片打碎) 黑木耳五錢  竹茹一錢半  紅棗八枚
製法:清水四飯碗,煎至一碗,溫服。

16.清熱除斑湯
功  效:涼血活血,澤膚除斑。
適應証:血熱瘀滯型雀斑,面暗黑斑。
材料:綠豆八錢  赤小豆八錢  百合八錢  豬蹄肉十二兩(切塊)
製法:適量清水,煲至豆腍即成,調味飲用。

17.淨面美顏茶
功  效:養血調肝,散鬱祛瘀。
適應証:黃褐斑。
材料:當歸二錢半  山楂二錢半  白蘚皮二錢  白蒺藜二錢
製法:將上述4味藥(洗淨),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18.首烏生髮湯
功  效:養血滋腎,促進頭髮生長。
適應証:脫髮。
材料:制首烏一兩  竹絲雞一隻(洗淨)  生薑三片  陳皮一錢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食用。

19.芝麻潤髮湯
功  效:滋陰養血。
適應証:頭髮枯萎及色黃。
材料:黑芝麻一兩  牛 瓣豪? 蜜棗四枚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食用。

20.清肺潤燥湯
功  效:清肺降火。
適應証:肺燥胃火,熱性暗瘡。
材料:馬蹄十二粒(去皮) 生魚一條 生薏米二兩  生薑二片  陳皮一錢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半,調味食用。

21.懷杞雞鮑湯
功  效:益氣補虛,健脾養顏。
適應証:體力衰退,髮膚不潤等。
材料:懷山一兩  杞子三錢  新鮮鮑魚二個(洗淨)  竹絲雞一隻(洗淨)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22.補精益髓湯
功  效:補精益髓,養血安神,抗衰老。
適應証:早衰白髮,勞倦乏力,夜睡不寧等。
材料:懷山五錢  杞子三錢  桂圓肉八錢  杜仲四錢  生魚一條(約半斤)(洗淨)   陳皮一錢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食用。

  23.抗衰老湯
功  效:減緩衰老,健體美顏。
適應証:頭髮早白,皮膚糙皺,精神萎靡,耳鳴眼矇,腰痠膝軟等。
材料:防黨蔘五錢  全當歸二錢半  炙杜仲三錢  懷牛膝三錢  制首烏四錢  制黃精四錢  銀耳一兩(先浸開) 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六味藥材以多量清水煎約一小時半取藥液,然後將已發透之銀耳續用文火煲約三小時,最後加入冰糖拌勻,候用。
註:傷風咳嗽,不宜服用。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9:29 PM
中醫醫路    朱國棟中醫師

       中西醫學同是一門科學。但兩者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手段各異。從認識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方面;前者著重宏觀性辨證;後者偏於微觀性辨病。查《辭海》解釋「科學」一詞:廣義,凡有組織有系統之知識,均可稱為科學。

       中國醫藥學有數千年的歷史,其理論體系主要建基在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並引陰陽五行學說作為說理工具。

 
       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而逐步形成的。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整體觀念是以人體為中心,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和自然界的相互關係。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正氣、病邪之間的關係,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現在仍有不少市民認為中醫學不科學,因此也從不看中醫,一些人士認為中醫祇是識教人「煲湯」補身養顏而已,若遇上患病,都是看西醫較為穩妥,另外也有認為煎藥頗費時間致令卻步。上列論點或可作為反映部分市民的一般看法。在傳統上中醫是習用「證名」與病人溝通的,如風寒感冒、肺氣虛、腎陽虛、脾土困濕、肝胃不和等......。又部分醫者喜歡告訴病人,你是寒底、熱底、濕熱、風重等證情,病者聽來多是似明詐明,似明者自動升格成一個「專業人士」,往往熱心指點他人你是寒底、妳是熱底......云云。

       今天,我輩中醫界有識之士和團體應推動教育市民大眾正確認識中醫藥,例如出版小冊子、製作展板作巡迴展覽、電腦上網等方向,這樣的工作,諒知易行難吧!

(中國醫藥文化協會會刊(第二期)九七年三月一日出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19:42 PM
應當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朱國棟中醫師

       日前在一家報紙上看到一篇題為《月薪三千高手何處有?中藥掌櫃水準參差》的文章,覺得有一抒己見的必要。

       本港向來沒有正式管制中醫藥的條例,市民對這一行業人員的參差水準早有微辭。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民對醫療和個人健康日益重視。因此,不論行內人士還是市民大眾,都對中醫藥發展極其關注。

       港府在一九八九年八月已委任一個中醫藥工作小組,負責就傳統中醫藥在香港的使用情況和該行業的事宜,進行檢討和作出建議。

       之後,該小組在一九九四年十月發表了第一份報告書,其內容覆蓋面甚廣,其中第九章敘述了有關藥材舖掌櫃的情況,提及傳統中醫藥零售店日益缺乏經驗豐富的掌櫃,而有興趣學習配藥的人卻缺少受訓機會。報告書建議由一所為正式培訓中醫及藥材舖掌櫃而設的中醫學院負責培訓。此外,亦有建議日後為掌櫃設立註冊制度;另更建議僱主酌情檢討他們的薪金和工作條件,使其薪金和工作性質及職責更為相配。改善薪酬當有助於招聘新人和紓緩目前人手短缺的情況。

       傳統中醫藥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其使用亦經歷過千百年來的臨床驗證,已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理論程式,共兼備多種療法的醫療體系。筆者希望中醫藥工作小組能妥善處理各項工作,把中醫藥納上正確的發展軌道,以便更好地造福市民。

(原載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七日《快報》讀者來論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0:02 PM
老人與粥療    朱國棟中醫師

       筆者月前出席社區中心的長者月會,其間運用中醫學理,擬題講述了老人如何預防冬春季疾病的發生。

       內容論及:大寒、立春、雨水、驚蟄乃一年的「初之氣」,主「風」,配屬「肝木」。簡言之,「風」的季候有不少疾患是與「肝象」有關的,如:頭目眩暈、胃腸不適、睡眠不寧和關節痠痛等......。

       在預防方面提了兩個導向:第一,少吃鹹、酸類食物;第二,多食健脾益胃之品。此外,也建議多選用「藥粥」作為防治疾病之用。因它不僅具有吸收快和養胃氣的益處,粥與藥物更起到醫療和保健的協同效能,並可根據個人需要而調配藥物。

       之後,也介紹多款「藥粥」給與會的長者參考,如:懷山紅棗瘦肉粥,功能補脾胃,滋養肺胃,尤合老人;粟米粥,預防心血管疾病;胡籮蔔粥,防高血壓疾患等。

       總上所言:健康以預防為要。預防疾病豈獨是長者,介紹「藥粥」,只是希望在防治疾病上提述多一種意見而已。

  (中國醫藥文化協會會刊(第三期)九七年六月二日出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0:34 PM
關心讀者無微不至     朱國棟中醫師

       近年,阿樂在《蘋果日報》名采版「樂在其中」高談醫論,公開驗方以普渡眾生為樂。

     《蘋果》在本年四月十九日《蘋果手記》有如下標題--本報不會安排提供治癌處方。

阿樂在同日公開八味抗癌草藥(附劑量),亦循例聲明,該方只供研究參考之用,未必適合所有患者,如欲服用,必須請教有經驗之醫師,否則後果自負,與阿樂無涉。另外亦列出服用該方藥的程序。

     《蘋果》在十二月八日又創新猷,讀者可通過全天候傳真服務索取到阿樂治癌秘方之八味方,《蘋果》關心讀者健康,真是無微不至。

       很多人對所所謂「驗方秘藥」都有莫名其妙的情懷,認為「秘」即是「寶」,尤其是經由知名人士或奇人異士直接或間接所透露的。他們最最關切的是希望自己亦可以成為第二個幸運者吧!

       傳統中醫藥早已發展成為一個醫療體系。中醫治病首重辨證施治,知常達變,而不是採用對「藥」入座的方式,縱有使用秘方妙藥而治愈的訊息,有的只是萬中無一的個案,市民不應作為投射的對象,以免延誤病情。

(原載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蘋果日報‧自由講場》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0:50 PM
五通衡法淺論        朱國棟中醫師

       五通衡法是以探究人體血流動力的一門中醫學說。五通者,通達五臟血氣為主導,調暢人體血液流速流量的一種衡平療法,有五類治病法則:(一)通肝;(二)通心;(三)通脾;(四)通肺;(五)通腎。臨床上運用五通衡法,可促進機體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帶氧量增高、血管壁內膜下沉積物質減少。這種〝以通為補、和調氣血〞的治療方則,正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精神。

       患病超過一年者,其血管壁內膜下大多沉積致病物質(中醫學視為痰瘀),若不加以清導,則血液流速漸緩,首先影響微循環系統,繼而五臟六腑的衡平狀態紊亂,最後將引致人體最寶貴的抗病能減弱(正氣不足),病患叢生。臨床上所見,男性三十二歲至四十歲,女性二十八歲至三十五歲期間,常有血液流速不整的「機能衰退」現象。

       五通衡法除可調整人體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失調,亦可改善中、晚期癌症的徵狀。

(原載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一日至七月二日癌協綜合服務中心「中醫藥治癌導論」課程。(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一日第一次修訂。)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1:10 PM
癌症論治淺談   朱國棟中醫師

       癌症是各類惡性腫瘤(癌腫瘤)的總稱,是一種細胞性疾病。其病理特點是一個組織的異常細胞持續性過度增生,並侵害或轉移至其他組織,損害健康,或導致死亡。

       現代醫學側重微觀性辨病,臨床上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驗證方法,剖析癌的形成、擴散和轉移,臨床上對治療各類型癌症提供佐證,在確診分期治癌方面極有幫助,值得借鑑。

       中醫學偏重宏觀性辨証(病),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証施治;兩者是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核心,腫瘤也不例外。因此,局部癌症的發生或轉移,並不是片面地看,例如胃癌、胰臟癌、乳癌,有時要考慮肝臟的疏泄功能;又如鼻咽癌、腸癌、皮膚癌,也需考慮肺臟的調節功能。

       癌症,古有文獻論述。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在致病因素中較注重內因。癌症的發病原因複雜,但其致病因素約歸納為四類:(一)情志鬱結;(二)臟腑失調;(三)飲食不節;(四)外感六淫(病原體)。雖然導致癌症發生的因素眾多,主要是由於人體抗病力減低所致。

       治療癌症的兩大方向:(一)祛邪。一般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等理論,選用具相關藥物,以達消除腫瘤之目的;(二)扶正。是運用補益藥物,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調整人體內部平衡,以控制腫瘤的發展。這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但如何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是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程長短,腫瘤大小,以及早期、晚期等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而決定的。

       臨床上治療癌症的常用方法:(一)清熱解毒法──減緩症狀;(二)活血祛瘀法──消除腫塊;(三)化痰散結法──消除腫塊;(四)疏肝理氣法──消腫止痛;(五)扶正補虛法──控制腫瘤的發展。

     扶正補虛法與機體免疫功能有密切關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

(九八年四月十一日選錄自癌協綜合服務中心《中醫藥治癌導論》課程)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1:28 PM
預防非典型肺炎之中醫食療   朱國棟註冊中醫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急性炎症,是呼吸道系統的常見病。本病以寒戰高熱、胸痛、乾嗽、咳痰、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四季皆可發病,但以冬春季節為多。本病屬中醫學〝風溫〞、〝春溫〞、〝肺熱咳嗽〞,或其傳播性急驟及區域性廣泛的,可概入〝瘟疫〞等範疇。本病的發生主要是人體正氣、脾氣(包括免疫及防禦系統)不足,肺臟功能低下,又復感風熱病邪(細菌病毒),或風寒病邪(細菌病毒)入?化熱,邪熱煉液為痰,痰熱鬱阻於肺所致。

       天氣溫暖霧濕,是細菌病毒滋長及傳播的季候,細菌病毒可侵襲任何人,尤其是年老、營養不良、心肺疾患、糖尿病或其他疾患者。若近期睡眠不足,食慾不振,勞累,於時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可說是感染肺炎(典型、非典型)或其他呼吸道、消化道疾患的良好界面。

        若要預防肺炎(典型、非典型)或其他呼吸道、消化道疾患,本人認為最簡要的做法,就是注意進食不能過飽,因為過飽會抑歇『脾氣』(免疫系統)的活躍性,最好每餐進食量六至七成。

以下食療可資參考:

    (一)健脾白粥
功  效:清理胃腸,預防感冒及肺炎。
材  料:白米適量  陳皮八分
製  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半,調味飲用。
 

(二)紅蕃雜菜湯
功  效:疏調胃腸,增強體力,預防感冒及肺炎等。
材  料:紅蘿蔔二條  青椒一個  洋一個  椰菜一個  蕃茄四個   薯仔二個
製  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國際護脊學院2003年夏季會員期刊《6-10 / 2003》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1:43 PM
老人宜吃粥 朱國棟中醫師
       老人的生理特點主要在衰老方面,男姓五十六至六十四歲;女姓四十九至五十六歲。隨著年歲增加,身體機能逐漸減緩,這是由於臟腑功能和營養偏差所致。

       在預防和調養方面有兩個導向:第一,少吃鹹、酸類食物;第二,多進健脾益胃之品。今介紹「粥療」可資為用,它不僅具有吸收快和養胃氣的益處,粥與藥物更起到醫療和保健的協同效能,並可根據個人需要而調配藥品。例舉如下:黨蔘粥,益元氣、補五臟、抗衰老;粟米粥,預防和改善心血管疾患;木耳粥,降膽固醇及預防老年痴呆症;紅蘿白粥,預防高血壓和通暢消化系統;淡菜粥,降血壓和增強血管壁彈力;百合粥,養陰潤肺和防治痛風;懷山紅棗粥,健脾滋腎、養胃生血。

《康齡報》(第二期)二零零零年七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1:58 PM
老人精神障礙  朱國棟中醫師

       老人由於生理、心理,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改變而不能協調,往往導致大腦機能活動失調。臨床可出現抑鬱症和疑病症,也可見神經衰弱和強迫症。患者多為漸進而隱伏發病,早期表現悶悶不樂,不願說話,自覺思想遲緩,易激動、悲觀,有些開始表現為神經衰弱的徵狀,如頭痛頭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神疲乏力等。

       本病類似中醫學的〝鬱証〞、〝臟躁〞、〝百合病〞、〝虛勞〞等証候。在改善原則上,側重補益肺脾腎功能為主。患者平時應多做適體運動,飲食可多進含維生素E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之品。以下兩款食療,可作參考。

   (一)臟躁茶。功效:安神益氣,調暢氣血。適應証:心悸、健忘、躁煩、體倦疲勞、神經衰弱及更年期綜合症等。
材料:太子參4錢  紅棗8枚(去核) 舊橙皮8分  淮小麥5錢(布包)。
製法:用清水5碗,煎至2碗,可酌加冰糖。分兩次早晚飲用。

   (二)健脾養陰湯。功效:健脾安神,養心益肺。適應証:心悸、健忘、食欲不振、多夢易醒等。
材料:湘蓮肉1兩  百合1兩  淨瘦肉(先出水)4兩。
製法:將上品加適量清水煲約2小時,湯成後調味飲用。

《康齡報》第三期(二零零零年十二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2:13 PM
失眠  朱國棟中醫師
 

       失眠是長者常見症患之一。失眠是指一種經常不得入眠的病証,輕者時眠時睡,眠而不深或不穩。重者常不能入眠或整夜無法入眠。失眠一症,既可單獨出現,也可與頭痛、眩暈、心悸、健忘等症同時出現。中醫古籍中有「胃不和則臥不安」和「虛勞虛煩不得眠」等論述。臨床上不是用鎮靜藥所能奏效。本症主要是七情所傷,思慮勞倦太過或暴受惊恐,亦有因稟賦不足,或年老體虛所致。改善原則重在調整臟腑氣血的基礎上,加上安神定志。

       失眠的病性有虛實之分,臨床上約有五類症型辨治:  (一)痰熱內擾型;  (二)虛火上擾型;(三)陰虛火旺型;  (四)心脾兩虛型;(五)心膽氣虛型。失眠與情志關係較大,除藥物治療外,應改善心理狀態。多做適體定量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睡前不宜喝茶、咖啡及用煙酒。

       以下三款食療,可資參考。

       (一)半夏淮麥飲
功效:清熱除煩,養心安神。
適應症:失眠、虛熱、心悸。
材料:清半夏一錢半、  淮小麥五錢。
製法:用清水二飲碗,煎至半碗,可酌加冰糖。晚上臨睡前溫服。

       (二)半夏枯草飲
功效:清熱除煩,平肝和胃。
適應症:失眠、躁煩、口苦咽、眼眵。
材料:清半夏三錢、  夏枯草三錢。
製法:用清水二飲碗,煎至半碗,可酌加冰糖。晚上臨睡前溫服。

      (三)棗麥遠志飲
功效:養血清心,安神定志。
適應症:失眠、血虛、健忘。
材料:生熟棗仁各二錢、  去心麥冬二錢、遠志一錢。
製法:用清水二飲碗,煎至半碗,可酌加冰糖。晚上臨睡前溫服。

《康齡報》第四期(二零零一年三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2:28 PM
糖尿病  朱國棟中醫師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病範疇,是長者常見病之一,多發於中年以後,以及嗜食高脂蛋白類食物和飲酒的人士。本病是一種新陳代謝性常見疾病,當胰臟的胰島素不足,或分泌出來的胰島素不能發揮功效時,可引起醣代謝紊亂,血糖便增加,而糖分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這便是糖尿病。病者如不獲得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引起高血壓、中風、腎臟病,心臟病,並會影響眼球,或引致失明。

       本病的一般症狀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及不同程度地具有乏力、神疲、氣短等氣虛表現。病因多由飲食不節、情志不調、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或過服溫燥藥品所致,其基本病理為氣虛兩傷、脾腎虛損。

       改善法則重在益氣養陰、滋養肺、脾、腎三臟為主。在預防方面應節制飲食和避免情緒抑鬱。病患者更須節制進食醣類食品,日常多作適體運動。

       糖尿病在臨床上約有三類証型辨治:(一)肺消型;(二)胃型消;(三)腎消型。

       下列三款食療,可作參考之需:

     (一)懷實粟米鬚湯
材料:山藥一兩、  肇芡實五錢、  粟米鬚一兩  豬胰一條。
製法:用清水四飯碗,煎至一碗半飲用,每日服一次,以一周為一療程。

     (二)耆懷苡米湯
材料:北耆一兩、懷山藥八錢、生苡米五錢、豬胰一條。
製法:用清水四飯碗,煎至一碗半飲用,每日服一次,以一周為一療程。

    (三)紅蘿白鮑魚粥
材料:紅蘿白四兩、石決明一兩、鮑魚二個、粳米二兩、生薑少量。
製法:用適量清水,文火慢煮,粥成後調味飲用。

《康齡報》第五期(二零零一年七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2:41 PM
白內障  朱國棟中醫師

       白內障多發生於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長者常見的慢性眼病。本病是由於晶體的代謝障礙所致。藥物治療適用於早期,若晶珠灰白混濁,已明顯障礙瞳神,則藥物難以奏效,宜待內障成熟之後,手術治療。白內障的形成,與患者年老肝腎不足,脾胃氣虛,血氣虛損等有關。

       在預防方面應注意起居有常,生活有序,飲食有節,運動健身,精神調養等方面,使人體保持良好狀態。飲食方面,注意適當增加營養,常食易消化而富營養的食品,如蓮子粥、懷山粥、栗子粥等粥類;以及紅蘿白、菠菜等均有助延緩白內障患者晶體混濁的速度,並提高視力。

       本病常見証型有:肝腎陰虛、氣血不足、脾胃虛弱、肝熱上擾四種証型辨治。
 

       下列三款食療,可資參考:

     (一)夜明砂粥
材料:夜明砂三錢  懷山藥一兩  菟絲子三錢  粳米二兩
製法:將夜明砂、懷山藥、菟絲子用煲魚袋盛好,加水五碗
煎成三碗,去渣後入粳米煮粥。每天一次。
功能:補腎健脾,清熱明目。

     (二)蒼朮珍蔘飲
材料:泡蒼朮八錢  珍珠母二兩  防黨蔘二錢
製法:清水四碗,煎至一碗半,每日分二次飲用。
功能:益氣健脾,明目退翳。

     (三)杞菊茶
材料:枸杞子四錢  杭菊花二錢  冬桑葉二錢  谷精草一錢
製法:上品共研粗末,裝入紗布袋內,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能:滋養肝腎,清肝明目。

《康齡報》第六期(二零零二年三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2:58 PM
風濕關節痛  朱國棟中醫師

       風濕關節痛(痹証)是長者較常見病証之一。本病因感受風寒濕熱致病原入侵人體,使氣血痹阻不通,不通則痛,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所致,並與體質強弱、氣候、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都有密切關係。症狀表現以肢體關節疼痛、酸楚、麻木、重著以及活動障礙,並具有漸進性或反覆發作的特點。

       風濕關節痛辨証可分為風、寒、濕、熱、氣血虛痹五類:
風痹以游走性為主;寒痹以遇寒加劇為主;濕痹以重著感為主;熱痹以焮紅灼熱及腫脹為主;氣血虛痹以日久不愈,時輕時重,屈伸時為甚。病者平日應注意營養,適當鍛鍊,增強體質對本病有預防作用,若患上感冒,應及時治療,防止疾病入侵。另外,患者亦可使用艾葉四兩,煎湯熱浴,以紓緩病証。

       下列驗方可資參考:

1.寬根藤、絡石藤、雞血藤、銀花藤、海風藤各五錢,威靈仙三錢。清水四碗煎至一碗半,每日分二次飲用。適用於風寒濕痹患者。

2.嫩桑枝一兩、懷牛膝三錢、漢防己三錢、絲瓜絡五錢。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半,每日分二次飲用。適用於熱痹患者。

3.川獨活三錢、桑寄生一兩、西秦艽四錢、懷牛膝三錢、厚杜仲三錢、
  當歸身二錢半、生甘草一錢半。清水四碗煎至一碗,每日分二次飲用。適用於痹証屬肝腎虧虛患者。

《康齡報》第七期(二零零二年八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3:12 PM
增強骨骼肌肉之食療 朱國棟中醫師

       中醫學認為長者由於肝脾腎功能及其營養物質日漸衰減,臨床上常有骨質易於疏鬆及肌肉痿弱的表現,故長者每見跌仆受傷後,骨骼易於折斷,常見有手腕骨折、大腿股骨頸骨折或脊椎骨折,而受傷後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方可痊癒。

       骨骼、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質組成,要增強骨骼肌肉的機能,平時飲食應適量增加營養,補充蛋白質和鈣的食品,如鮮牛奶、瘦肉、雞蛋、魚類、豆製品等。多做適體戶外活動,吸收足夠陽光可令身體合成更多維他命D,幫助鈣吸收。多吃新鮮蔬果,少吃糖、鹽及不要煙酒過度。

       下列食療可資參考:

     (一)黃豆排骨湯
功  效:健脾養胃。
材  料:黃豆四兩   排骨一斤半
製  法:將上品加適量清水煮湯,調味飲用。

     (二)豆腐鮮魚湯
功  效:清熱健脾。
材  料:豆腐半斤   鮮魚一斤
製  法:將上品加適量清水煮湯,調味飲用。

     (三)強筋健骨湯
功  效:強筋健骨,舒筋活絡。
材料:黃豆二兩  紅棗八枚  陳皮八分 生薑一片鹿腳筋二兩 瘦肉二兩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康齡報》第八期(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3:23 PM
中風後遺症 朱國棟註冊中醫

       中風後遺症是指中風病發病經治或未治,半年後仍遺留的症狀。中風後遺症常見的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喎斜、痴呆等。中風病的發病機理概分為風、火、痰、虛、血瘀五個方面。常用治法有開竅醒神法;.回陽固脫法;平肝潛陽法;化痰熄風法;.通腑化痰法。治療上必須根據不同的症患再辨証,以確定具體治法及處方用藥。

       風病的發病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關。中風的預防,應從慎起居、調情志、節飲食三方面著手。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體育鍛煉。經常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避免過食肥甘厚味,切忌酗酒等。若頭暈、偏身麻木,多有復中的危險,應注意預防。

       下列食療可資參考:

     (一)荊芥粟米粥
組成:荊芥穗一兩半   薄荷葉一兩半   淡豆豉一兩半   粟米五兩
製法:將前3味加水煎煮15分鐘,取汁,加入粟米,熬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1~2次,空腹食用。

     (二)健腦粥
組成:核桃仁八錢   乾百合三錢   黑芝麻六錢   粳米三兩
製法:將以上4味洗淨,加水適量,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溫服。

     (三)海帶豆腐菠菜湯
組成:海帶三兩   菠菜二兩   板豆腐二塊
製法:將以上3味洗淨切碎,加水適量,以及少量食鹽與食醋,煮湯。
用法:可作菜餚食用。

《康齡報》第九期(二零零三年三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3:38 PM
柏金遜病 朱國棟

       柏金遜病(震顫麻痹)是50歲以後比較多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本病屬中醫學的「顫証」範圍。本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前者病因未明;後者由多種病種病因引起,如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腦腫瘤、結核或由藥物所引起。本病起病緩慢,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少數人有家族史。

       本病三大主症為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震顫常以肢體遠端最明顯,手及手指常呈搓丸樣動作,在靜止時發生,活動時減輕,情緒激動時加重,睡眠時消失。病者常呆坐,言語及行動緩慢,開始動作困難,屈肌強直更明顯,故站立時患者頭部常前傾,軀幹也前屈,行走時雙上肢缺乏擺動,下肢呈碎步,稱〝前衝〞或〝慌張〞步態。吞咽肌可強直,則有吞咽困難,唾液多常由口角外流。

       本病的發生,多屬由虛所致的內風証,臨床上常蘊積濕、痰、瘀。主要是由於患者平素氣血虧損,繼成肝腎陰虛為本,並與患者體質、飲食、精神刺激、用藥不當、勞煩過度等有密切關係。本病的常見証型有:肝腎陰虛型、氣血虧虛型、脾虛痰聚型、氣滯血瘀型。改善法則以祛風柔肝及活血化瘀為主。

       本病常因情緒變化而誘發,因此須避免精神刺激,常保持心情舒暢、愉快是重要的,日常應多做適體運動。注意飲食調養,平時宜進食營養之品,可選擇清淡,易消化,並注意少食多餐,忌白酒、濃茶、咖啡、辛辣刺激及肥膩等食物。在配餐食療中,可辨証地應用如枸杞子、紅棗、制首烏、草明子、白菊花等。

《松之聲》(第二九八期)二零零二年六月十五日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3:52 PM
中風後遺症 朱國棟

       中風後遺症是指中風病發病經治或未治,半年後仍遺留的症狀。它是導致中風病人致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療中風病的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佔。中風病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關。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充分証明飲食因素在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中風病,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蹇澀或無昏仆而僅以歪僻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合併症多、復發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點,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因本病起病急劇,變化迅速,與自然界善行而數變之風邪特點相似,故古人以此類比,名為中風。《內經》把中風病按五臟分為五風,即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

       中風後遺症的辨証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喎斜、痴呆等。本病多屬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中風病的發病機理,概而言之,不外風、火、痰、虛、血瘀五個方面。常用治法約分為:1.開竅醒神法;2.回陽固脫法;3.平肝潛陽法;4.化痰熄風法;5.通腑化痰法。

       中風的預防,應從慎起居、調情志、節飲食三方面著手。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體育鍛煉,使氣機和調,血脈流暢,關節疏利。經常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避免七情所傷。避免過食肥甘厚味,切忌酗酒等。患者若出現頭暈、偏身麻木、環唇部位跳動、舌頭強硬感多有復中的危險,應盡速延醫診治。

《松之聲》(第三0一期)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五日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4:07 PM
皮膚瘙癢症 朱國棟

       皮膚瘙癢症為老年人常見皮膚病之一。特點是老人自覺瘙癢而無原發損害可見,其發作部位不定,可全身泛發,亦可局限於一定部位,一般與老年人的皮膚乾燥和萎縮有關。本病多因陰血不足,血虛生風而導致皮膚與內臟功能失調而出現瘙癢症狀,也可因外風或濕熱誘發而復發。

       在臨床上約分成血虛風燥型及風邪外襲型兩類。前者以養血潤膚,疏風止癢,方以養血潤膚飲加減;後者著重疏散風邪,方以桂枝湯加減。

       本病在預防與調理方面尤應注意:(一)保持心情舒暢,生活作息有序。(二)保持皮膚有一定的油潤性,以避免因皮膚乾燥、脫屑、抓癢而發展為全身性皮膚瘙癢。(三)保持室溫?定,過高過低均可誘發皮皮膚瘙癢。(四)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和畜禽、魚腥等易誘發病情加重之食品。(五)勿用熱水燙洗,洗燥不宜過勤。(六)避免搔抓,防止被手抓破感染。

       皮膚瘙癢症多由陰血虛衰所致,在飲食調治方面,宜多食用滋陰養血之品,又根據患病的具體情況進食不同的飲食。一般而言,應盡量避免食用腥發動風及辛辣厚味之品,如魚、蝦、蟹、羊肉、狗肉、蔥、蒜、辣椒、酒等。如瘙癢入夜則甚,伴心緒煩躁者,宜選用鎮靜安神的食品,如蓮子、百合、棗仁、木瓜、橙等。

《松之聲》(第三0四期)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4:18 PM
老年性癡呆症  朱國棟

      老年性癡呆症是老人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原發性退化)。本病輕症神情淡漠,默默不語,反應遲鈍,少思善忘。重者言辭顛倒,舉動失常,神志不清,或哭或笑,或數日不眠,或厭食不吞,或昏睡不醒,甚者二便失禁,不識親友。

      本病的發生,中醫學認為是隨著老年人機體日漸衰減,肝脾腎虛損精血不足,加上情志影響,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精神因素,或發生於其他疾病之後所致,亦可使髓海(腦部細胞組織)損傷,發展成癡呆之症。

       臨床上老年性癡呆症概括分為三類常見証型:(一)肝腎虛損型;(二)脾虛痰阻型;(三)氣滯血瘀型。食療方面可參照不同証型來選用如黨參粥、陳皮白朮粥、生地百合粥、甘麥二棗粥、雙耳蓮心粥、桃仁粥等作為日常調養之品。

       預防與調理方面長者應注應飲食調適,情志調節。平時宜進食營養之品,或在飲食中多選用豆製品、蔬菜及新鮮水果等。日常更要多做適體運動,以及避免空氣污染及噪音刺激等。康復後調理著重在情志調暢和智力的訓練以及合適的生活安排。

《松之聲》(第三0七期)二零零三年三月十五日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4:33 PM
預防肺炎之食療    朱國棟

        近月各方的談論焦點,莫過於非典型肺炎了。我們除了注重家居及個人衛生及帶上口罩外,如能從中醫學觀點去探討多一些有關疾患知識,是有裨益的。

       肺炎屬中醫學〝風溫〞、〝春溫〞,或其傳播性急驟及區域性廣泛的,可概入〝瘟疫〞等範疇。細菌病毒可侵襲任何人,尤其是年老、營養不良、心肺疾患、糖尿病或其他疾患者。

       人體有一個部門名叫『衛氣』(防禦系統),平時巡行於人體五臟六腑、皮膚及諸竅,當有病邪(細菌病毒)入侵時,『衛氣』迅速反應,立即將病邪吞滅之。但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衛氣』的強弱是與腸道是否『清通』(脾氣健旺)直接搭上關係的。

       若要預防肺炎(典型、非典型),本人認為最簡要的做法,就是注意進食不能過飽,因為過飽會抑歇『衛氣』的活躍性,最好每餐進食量六至七成。

       以下食療可資參考:

    (一)健脾白粥
功  效:清理胃腸,預防感冒及肺炎。
材  料:白米適量  陳皮八分
製  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半,調味飲用。
 

   (二)紅粟馬蹄湯
功  效:清熱生津,健脾養胃,預防感冒及肺炎等。
材  料:紅蘿蔔二條  粟米一條  蜜棗二粒  馬蹄六粒  南杏五錢   北杏五錢   舊橙皮一錢半
製  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半,調味飲用。
 

   (三)紅蕃雜菜湯
功  效:疏調胃腸,增強體力,預防感冒及肺炎等。
材  料:紅蘿蔔二條  青椒一個  洋蔥一個  椰菜一個  蕃茄四個    薯仔二個
製  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松之聲》(第三0九期)二零零三年五月十五日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4:50 PM
勿亂服 「抗炎」方藥    朱國棟

    香港三至四月份非典型肺炎肆瘧初期,部分有心人士通過媒體介紹一些抗炎方藥,不少長者如獲至寶,奔走相告,瞬間
傳揚甚廣;亦有很多長者購備中藥、中成藥及健康產品用為抗炎之需,望能將「非典」驅走。

       觀市面流傳之方藥,如桑菊飲、銀翹散、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山豆根、虎杖、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葛根、崗梅根、梔子等,均多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瀉火解毒之治效。從中醫學理而言,若適當加上如四君子湯、玉屏風散及一些扶正中藥,用以治療非典型肺炎用為臨床基礎方藥之用,惟若長者用作為預防非典型肺炎(抗炎)之用,可能已做成偏離中醫在辨証論治上講求理、法、方、藥之標尺?故長者宜加小心分辨。

        雖有部分專論提到該類方藥可抑制病毒及增強機體免疫力云云……,但不少依方服食者,多訴說自己及親友在服用抗炎方藥後不適,如頭目眩暈、腹瀉、口淡、胃納差、睡眠不安等,凡此愆生的症患來看,或有不見其利,先見其害的影響。

        筆者認為坊間所流傳的抗炎方藥,長者宜應慎用,因為每一個人的體質不同,部分人士可出現偏寒、偏熱、偏燥、偏濕等體徵,其中尤以兒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均不能隨意服用。長者如發見身體出現不適,應儘早延醫診治為要。

《松之聲》(第三一0期)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五日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5:24 PM
秋燥    朱國棟
        本文見刊時,想已屆中秋時節,秋意漸濃,各位長者有否感到清晨及午後之氣溫已轉涼?因此,早晚外出要緊記多穿一件薄衣,以免著涼,甚至乘坐冷氣公共交通工具時尤應注意!

        每年中秋過後,空氣濕度下降,日間氣溫仍是暖和,陽光普照,稍為走動已感肌膚濕潤,煩熱鬱於胸部,或伴疲乏感,渴睡,但到晚上,反睡不安寧;身體亦有一些轉變瞬息,如鼻咽乾燥、唇乾、皮膚乾燥,間有乾咳等。老一輩朋友多稱這時為〝爭秋奪暑〞(又稱秋老虎或十月火歸臟)的季候了,中醫則稱為「秋燥」。「秋燥」最令各位長者擔心的,莫過於容易引起咳嗽、哮喘,或皮膚?燥、便秘、泄瀉、糖尿病等証患。

        中醫認為「秋燥」,燥邪易傷津,燥則濡之,堪用法則為〝益氣增液、滋陰養血〞。常用成方有「增液湯」、「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湯」等;常用藥有沙參、麥冬、玉竹、淮山、百合、桑葉、杏仁、胡麻仁、生地、枇杷葉、阿膠等;常用湯水以「清補涼」為主,但感冒、胃腸不適的老人家不宜,如有便秘習慣,可酌減芡實及蓮子。

        日常要預防「秋燥」的辦法,最好是多進食一些含水份的食物,或平時多飲暖開水,多吃適量水果,如蘋果、雪梨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6:29 PM
名醫選論

施今墨

一、  外感發熱病。內有蘊熱方易招致外邪,若無內在因素,反有外因則多不能傷人。表証不可只知發汗,應注意清裏。治外

         感發熱性病,擅用清解法,根據表裏病情的不同,合理配用解表和清裏藥物比例。常用銀翹散加減,以宣散風熱,清熱

         解毒。

二、  對內傷病的治療,重視氣血証治。認為〝氣血〞當列於八綱之內,而成〝十綱〞。且重視調理脾胃,以疏脾、運脾、醒

         脾為法,培後天之本。

三、  香附--行氣而疏肝解鬱,長於止痛。烏藥--行氣除滿,對胸腹痞滿皆宜。木香--行氣而寬中止瀉,對腹瀉下痢較宜。

          砂仁--行氣而醒脾開胃,能芳香化濕。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6:43 PM
祝湛予

一、  糖尿病的基病理:氣陰兩傷,脾腎虛損。糖尿病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有乏力、神疲、氣短,舌淡胖或淡黯等氣虛表現,

         且三消症狀往往同時存在。在治療上以選用增液湯合生脈散為主。在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研究上,側重於其微血管病變

         等併發症的防治問題。

二、   臨床常把西醫的診斷與病名,結合中醫辨証施治之中,探用西醫診斷與病名,結合中醫辨証施治的方法。 ↑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6:57 PM
瞿文樓

一、  火之初起,最忌攻泄。火鬱當發,以導引為貴。瘡瘍外症,每用調和氣血,後期再以活瘀通絡,不留後患,切不可早用

          涼法,以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祛之。

二、  溫病的治療強調宣暢氣機,不可一派寒涼。

三、  風火赤眼每用黃連苦寒之極,最遺後患,不知當須先治風熱,養血熄風。其慢性眼疾,則多從腎水考慮。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7:13 PM
韓一齋

一、  血証見大實大熱者甚少,苟若屬實,吐血日久,未有不傷及氣血者,又何能言其為實証。

二、  治血証以降逆為本,不可獨持苦寒泄熱,恐其邪熱獨不淨,而阻為瘀,此乃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之理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7:26 PM
王渭川

    對於痰飲,如見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煙,當屬寒痰;見患者眼胞暗黑,知屬熱痰;見患者四肢多痿痹,屈伸不自如,知

屬風痰。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7:37 PM
趙紹琴

    通過臨床,看舌質背面更能確切實在,不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7:56 PM
 肖龍友

     組方主張〝辨病立方,辨証施藥〞。辨清病以後,立法選方是針對其病。主張組方首在立法,法者不定之方,方者一定之

法。同一法可從不同方劑中任選應用,或自組成方,但方既組成之後,必有一定之法方可。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8:10 PM
袁鶴儕

     治療結石症,創立了開鬱清肺、甘緩和中、養血清熱、溫通止痛等法。提出了欲降先升,欲利先清,欲排石先疏通,欲祛

邪先扶正等治療原則。開肺清肺法多用於腎結石。甘緩和中法多用於膽結石。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8:23 PM
王靜齋

     神者精聚之謂,不論脈之大小,只要指下聚而不散,清楚自如,而無頹靡不振懶散徘徊之象,即為有神,非但有力之謂

也。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8:38 PM
徐小圃

一、  小兒機體以〝肉脆、血少、氣弱〞的生理特點出發,認為〝陰屬稚陰,陽為稚陽〞而決非〝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

          〝純陽之體〞,所以在立論上特別強調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二、  嬰幼兒呼吸道疾病,凡屬啼哭無涕而鼻翼扇動者,為肺氣閉鬱,應首先開宣肺氣。同時注意口唇舌苔之潤燥,並結合其

          他各項症候,以辨別其寒熱之真假,然後決定治療決策。

三、  應用附子的指徵是:精神萎靡,面色淡白,四肢末端不溫,脈息細而軟弱,或大便見溏瀉,小便清等,只需抓住其一、

          二主証,即可放手應用。特別出現小便清長者,常重用附子;如小便少者,則改用肉桂。

四、  對麻疹之出透,以鼻准為界。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8:50 PM
蒲輔周

一、  外感疾病,重點表裏寒熱。慢性內傷疾病,重點虛實寒熱。

二、  氣以通為補,血以和為補。

三、  婦科以調理氣血為本,並以舒肝和脾為主要環節。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9:04 PM
吳少懷

一、  春夏養陽,常以香砂、六君、八珍、十全,以養脾胃之陽為主;秋冬養陰,常用魏氏一貫煎、葉氏養胃湯,以養脾胃之

          陰。

二、  通過臨床調理脾胃的實踐,在晚年提出了〝達膽和胃〞的學說。根據陰陽之氣同性相斥、異性相引的道理,認為緩肝可

         以運脾,達膽可以和胃。因為膽屬少陽,少陽為樞,樞司開合,十一臟的功能活動都從樞機開始,而出入開合,關鍵在

         樞,脾升胃降,取決於膽。膽在陰陽升降,氣血循行活動中,起到少火作用。

三、  一般胃氣不和,常責之於肝。其實膽胃不和,尤為多見,達膽和胃,勝於舒肝。主張達膽和胃說,就是因為人無胃氣,

         則化源斷絕;人無膽氣,則生機停廢。二者根本,一是開端。所以臨床最為賞用:溫膽、六君等方,目的是達膽和胃,

         以暢氣血。

四、  治不寐,常用蘇葉、百合,一散一斂;沉香、薄荷葉,一降一升,陰陽並舉。

五、  治胃痛,常用烏藥、百合,一行一止,或香附、荔枝核,一舒一澀,調其升降。

六、  淫羊藿補命門益腎陽,眾所周知,而用治肝腎虛衰的尿路疼痛,更有卓效。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9:21 PM
陳慎吾

一、 傷寒論398條,脈証千變,治法萬殊,一言以蔽之曰:正氣自療、正氣生於胃氣,經云〝有胃氣則生〞,陰陽寒熱虛實損

         益,無非保其胃氣,使之自療。

二、 桂枝湯-滋陰和陽來達到調理脾胃,以協理全身的陰陽氣血。桂枝湯外可治六淫致病的表証,內可治各科雜病的陰陽氣血

         不和。其辨証要點:表証時,必見桂枝湯的主証主脈;裏証時,必無陰陽之裏熱實証。炙甘草湯是桂枝湯的變方。

三、 小柴胡湯-是宣上、通下、和中之方。通過此法可以調理氣血陰陽。辨証要點:少陽內寄相火,受邪後易鬱而化熱,見口

         苦、咽乾、目眩之証;若有陰証機轉,不可單用此方。

四、  桂枝湯、小柴胡湯兩方均能調和氣血陰陽,但有虛實寒熱之分。桂枝湯理脾,臨床多見虛証、寒証,以溫通為主。小柴

         胡湯是通過疏膽利三焦之氣機,以達和胃。膽、三焦與胃,皆屬六腑。臨床多見實証、熱証,應以清利和解為主。理脾

         與和胃是桂枝湯與小柴胡湯所起的不同作用,而最終都能達到調和氣血之目的。

五、  用細辛時要防止損傷心氣,更應驗之於脈,若左手脈弱者,必須慎用,以心氣虛故也。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細辛附子

         同用,散中同補。當歸四逆湯中,細辛與當歸、大棗同用,皆為防止細辛耗散陽氣而設。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9:38 PM
劉赤選

一、  對溫病,主張只分四類:溫熱、燥熱、風溫、濕溫。另有四夾:氣鬱、血瘀、食滯、痰水。

二、  研究溫病學,必先研通傷寒,將其治熱病的理法與治傷寒對照,同中識異,異中識同,臨床中才不致茫無頭緒,顧此失

          彼。

三、  對溫病專家著作做了綜合研究,認為吳鞠通《溫病條辨》一書,研究濕溫得其精要,運用臨証指南方藥,切中病情。王

          孟英輯著醫書五種,闡述伏氣與陰虛,風溫與痰火,立論正確,有真知灼見,切合實際需要。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29:55 PM
 章次公

一、  賞用《馮氏錦囊》全真一氣湯,以其溫陽而無升浮之弊,育陽而有化氣之功。

二、  紫花地丁-長於清熱解毒,又擅解疔毒,移用溫熱病,殆為排泄毒素。

三、  蚤休-所以能定惊,無非通便而已。又除清熱解毒、抗風濕以外,還可熄風定惊。

四、  葛根-生用既長於解熱,又能生津養胃,嘔家不忌,殆取其鎮靜、解痙之功。

五、  柴胡、黃芩能通大便,為其獨到。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0:06 PM
程門雪

一、  鹿角入督脈,白薇入任脈。理陰陽,治無名熱。

二、  濕熱証:上焦青蒿、北杏;中焦青蒿、蔻仁;下焦青蒿、滑石。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0:20 PM
關幼波

     重用白芍可〝強五臟補腎〞。酸甘化陰,達到機體陰液自生,而治消渴。化陰柔養解痙,治習慣性便秘。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0:30 PM
陶君仁

     強調養肝陰,首推白芍、甘草、麥芽三藥同用。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0:45 PM
趙金鐸

     論脈之道雖繁,然有一定的規律性。診脈應以胃神根為綱;體(脈體形象)、勢(脈氣往來出入之勢)、數(搏動至數)

為目;舉、按、尋為法。更參五臟六腑在氣口所屬的部位,運用五行生規律對各部顯示的脈象,結合性別男女、身體素質

、年齡老幼、病証、病時等具體因素,四診合參,進行有機地聯繫和歸納分析,疾病的性質及各個臟腑在病機中的地位及其

相互關係,自可瞭如指掌了。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1:01 PM
周鳳悟

     論脈:浮、沉、遲、數、虛、實、滑、濇,再加芤、促、結、代,一共12種為主。這些脈可以配出好多樣子來,比如〝

浮〞上加〝實〞,就是〝洪〞脈;〝沉〞上加〝實〞,就是〝牢〞脈。學辨脈的方法,只有多診脈,單看書是沒有用的。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1:14 PM
 賀本緒

     診脈以浮、沉、遲、數四脈為主,兼弦、細、滑、濇,八脈盡矣。於脈有力無力以分陰陽虛實。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1:32 PM
   姜春華

     掌握仲景配伍的規律,最為重要,以此規律配方,即是仲景方。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1:45 PM
孔伯華

     強調陰陽為兩綱,表裏虛實寒熱為六要,不同意把陰、陽、表、裏、虛、實、寒、熱並列為〝八綱〞。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2:00 PM
 王鵬飛

一、  望上顎的方法,可從患兒上顎各部位顏色的變化,或是否有出血點、小凹點的出現來判斷疾患之寒熱虛實,在臨床中用

          以指導辨証論治和用藥。

二、  嬰幼兒腹瀉之病無不以脾胃虛弱為主,病邪居次,而作瀉後致脾胃更虛,治療上應以扶正治本為主,在臨床上主要將其

          分為虛寒與實熱兩型,其病虛寒者佔十之八九。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2:15 PM
吳考槃

一、  不寐病候,有所謂心腎不交的,一般伴有煩躁不安感。但煩不躁的,是心不下交於腎;但躁不煩的,是腎不上交於心。

          無煩躁感的,不屬心腎不交。

二、  黃疸病候,大都是目黃、膚黃、尿黃、爪甲黃,同時或先後出現。單獨目黃或膚黃及尿黃,不一定是黃疸;爪甲黃,是

          黃疸的獨特症狀。

三、  鼓脹非但與腹脹有別,即與其他脹病,也不一樣。故如但脹不滿,或但滿不脹,即是脹病滿病,不是鼓脹;既脹且滿,

          亦是脹滿病,不是鼓脹;脹滿且腹筋起的,乃是鼓脹病。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2:32 PM
謝海洲

一、  活--具宣通氣機促進生化之力,用補益之法時,均可佐入。

二、  在應用活血化瘀法時,常將傷科常用之劉寄奴、鬼箭羽、蘇木、澤蘭等用於內科。

三、  在應用扶正固本法時,常用胡桃肉、黑芝麻、補骨脂、龍眼肉等平和溫潤之品補腎益腦而收功。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2:42 PM
王仲奇

     將有些病的病理變化同經絡學說聯繫起來,是臨証治案的特點之一。五臟六腑的表裏關係,人體的氣血周流,無不由經絡

來聯繫溝通。臟腑有了病變,體表便會有相應的表現,而經絡學說便體現了這樣的整體觀點。運用經絡學說以追本窮源,對

於指導湯液治療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2:53 PM
朱南山

     婦女諸疾,病因雖多,病理機制總不外乎各臟氣機功能的失調。治療原則,不論採用祛邪或是扶正的方法,其目的無非是

恢復人體氣機的正常功能。因此認為治婦人病,應以調節各臟腑氣機功能著手,其大綱有四:(一)調氣血。(二)疏肝

氣。(三)健脾氣。(四)補腎氣。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3:06 PM
陳筱寶

一、  診察婦女病首先注重望色,視人形之肥瘦,色之榮枯,而察知其人之所苦。如面色熏黃無光澤者,知其腹中冷痛;色青

         而唇黯者,知其經行失調;瘠甚而面黑者,知其月事淋漓;眼眶灰黑者,知其崩中帶下;如目珠露突者,其肝氣必盛。

二、  婦女一生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三個不同階段:青春期,主重在腎;中年時期,主重在肝;暮年時期,主重在脾。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3:22 PM
范文虎

一、  對瘀血的診斷著重望診。凡病人舌邊現青筋,或舌面隱隱有青紋,唇色微呈青紫,兩目黯黑,即斷為瘀血。

二、  桂枝湯在外感風寒初起用之,內傷氣血不和亦用之。妊娠用之,產後亦用之。並認為太陽初期,惟桂、麻二方為主,桂

         枝湯可以無麻黃,麻黃湯不能無桂枝,因其能解肌和營衛也。故凡太陽病頭痛發熱惡風,不論有汗無汗,皆以桂枝湯為

         主。如無汗脈緊者加麻黃;咳而微喘者加杏仁,或與厚樸同用。桂枝証而見舌質微紅口乾者加花粉,或合梔子豉湯;邪

         欲傳少陽者加柴胡;嘔者加半夏;大便實腹滿者加大黃;惡寒有汗苔白者加附子;偏虛寒者加黨參、白朮。如上述的桂

         枝証,不論何病,均可用以加減施治。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3:38 PM
惲鐵樵

一、 《內經》是純粹的科學理論,陰陽五行是用來說明人體與自然界氣化關係,從整體觀點解釋病理的一種工具。《內經》

          所說的『天』是科學家研究的『天』,一部《內經》以四時為總骨幹。

二、 《內經》的『形能』理論,認為察外形以知內變,從現象以求本質,是《內經》精微的理論。內部的病理活動是『病

         能』;外面的臨床表現是『病形』。所以在診斷疾病時,不是依靠証候群的羅列,而是理解証候群的『形能』去認識

         的,認為疾病時的一系列證候都是機體反應抗病的表現;因此,在治療上常常強調增進機體抗病的本能,主張『因勢利

         導』、『撥亂反正』等治則,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而提出的。

三、  對於疾病的認識,以為既有外因,必先有內因,兩者為緣,才能致病。

四、  治溫病的經驗。凡發熱,無論有汗無汗,不惡寒或惡寒時間甚短,見唇舌乾絳的,即為傷寒系之溫病;凡《傷寒論》中

          用辛涼不參熱藥的方劑,都是治此種溫病。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3:52 PM
夏應堂

一、  四物湯及逍遙散,均為婦科常用之方。但婦科疾患肝陽旺者頗多,四物中之芎、歸,辛溫香竄,有助陽動火之弊,陰虛

          木旺者宜慎用之。以四物湯為理血之劑,非滋陰之法也。

二、  對王孟英『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裡。五氣之感,皆從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之說,深為服膺,而嘗為之續

         一語曰:『百病之胃氣為本。』因此治外感溫熱等病,以肺胃為主,解表每用前胡、桑葉、杏仁等,化濕每用藿香、三

         仁之類,即養陰亦用沙蔘、石斛居多。內傷雜病,以平肝理氣為常用之法,但養陰不過於滋膩,恐礙胃氣;理氣不過於

         香燥,恐傷胃液。所以不論外感內傷,立方用藥,無不時時顧其胃氣。

三、  在臨床辨証方面,主要是分在氣在血,不但外感熱病如此,即內傷雜病,亦應如此。認為四診八綱的基礎上來辨別氣分

         血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如氣為陽而無形,血屬陰而有質,因此把肝氣、肝陽等歸入氣分;陰津、汗液等列入血

         分。治法在溫病方面每用宣肺開氣,清熱保津;在雜病方面則常用平肝理氣,和營通絡。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4:09 PM
哈荔田

     認為氣在人體內沿著經絡血脈運行不息,循環往復,若有一毫壅塞,則氣機不暢,臟腑失和,氣血不調,百病叢生,此即

《內經》〝百病生於氣〞之意。並認為氣實則多鬱,氣虛必兼滯,氣寒則多凝,氣熱則流急不順,因此針對証情之寒熱虛

實,在大法確立之前題下,每喜佐用適當之氣分藥,以調暢氣機,運行氣血,調和臟腑,如陰虛之用香椽、綠萼梅、合歡花

等,取其理氣而不傷陰;血虛之用少量柴胡、荊芥等清芳流動之品,以舒發肝氣;氣虛之用陳皮、佛手、砂仁理脾和胃,取

其補而不滯。它如降氣之樸、枳、蘇梗等,疏氣之青皮、橘葉等,行氣之烏藥、木香、陳皮等,升氣之柴胡、升麻、川芎

等,以及香附醋炒以入肝,鹽炒以入腎,炒黑以止血等等,皆為臨床之所習用。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5:18 PM
(http://www.hkha.org.hk/cmpexpress0602.jpg)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Nhất chi mai trong Tháng Sáu 08, 2008, 02:35:49 PM
(http://www.hkha.org.hk/cmpexpress0606.jpg)


Tiêu đề: Re: 中醫學概論
Gửi bởi: Thạch Gia Trang trong Tháng Sáu 10, 2008, 08:04:54 AM
Những bài của Nhất chi mai rất có giá trị, tuy nhiên để đến với công chúng, cần có người dịch và hiệu đính. Tôi sẽ chịu trách nhiệm vấn đề này.

T.B: Một bài tôi có thể dịch thành nhiều lần, lúc nào bận tôi sẽ để trống để dịch tiếp, xin đừng thắc mắc!

第一篇  中醫學概論TRUNG Y HỌC KHÁI LUẬN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基礎 (1) Cơ sở hình thành và phát triển Hệ thống lý luận Trung Y.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科學,它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証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為基礎,以辨証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學理論體系。

Trung Y là một môn khoa học nghiên cứu về phòng trị và chẩn đoán bệnh, nghiên cứu bệnh lý, sinh lý con người, bao hàm hệ thống lý luận đặc thù và những kinh nghiệm lâm sàng phong phú, thừa hưởng tư tưởng biện chứng duy vật cổ đại, học thuyết Âm Dương ngũ hành, lấy quan niệm vạn vật đồng nhất thể làm chủ đạo, sinh lý và bệnh lý Tạng Phủ làm nền tảng, xuyên suốt trong hệ thống biện chứng luận trị.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政治、經濟、文化都有顯著發展,學術思想也日趨活躍。在這種形勢下,出現了我國現存的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總結了春秋戰國以前的醫療成就和治療經驗,確立了中醫學的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醫藥學發展的基礎。

  (二)陰陽五行學說和致病因素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內臟相關學說)的合稱。中醫據此可以說明內部的對立統一和人體內部的聯系。

  陰陽既代表體內的「物質」與「機能」,亦代表機體「抑制」與「興奮」的兩種基本過程。陰陽失調(偏盛偏衰),實為疾病成因的主體。同時中醫學也用血氣來統括物質與機能,所言〝血〞的意義,包括血液與體液等物質,〝氣〞是指局部以至整體的機能。概括地說:一切亢進的(浮)、興奮的(實)、有熱性傾向的(熱)都歸「陽証」;潛伏的(裏)、衰弱的(虛)、有寒性傾向的(寒)都屬「陰証」。

  五行,即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腎)。先賢按五行的屬性,將自然界和人體組織在一定的情況下歸納起來,同時以「相生」和「相克」的關係說明臟腑之間的調整本能。臨床上運用五行學說,主要也是解釋人體內臟的相互聯系及生理、病理複雜變化,從其正常和不正常情況下所反映的現象,作為推斷病情和確定治法的依據之一。

    致病因素
   1.內因
  內因亦稱內傷,泛指內損臟氣的致病因素。包括:喜、怒、懮、思、悲、恐、惊(七情)。此外亦有飲食所傷、痰瘀停積及蟲患等。

   2.外因
  外因是外來的病因刺激,通過皮膚和黏膜等特殊感受器,而感染各種傳染性的疾病。包括:風、火、暑、濕、燥、寒(六淫)。

   3.不內外因
  疾病的發生,有意外損害,既不屬於內因和外因者,稱為不內外因。如房室傷、金刃傷、湯火傷、蟲獸傷和中毒等。
 

    病因和診斷名稱
1)風:主要是指空氣的流動從而刺激機體表面皮膚黏膜,致令調節機能發生障礙,影響了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因而發生病變,如傷風咳嗽(外風),但對於神經系統的病變如頭目暈眩、腰足麻痹等,則屬「內風」。

2)火:是指炎烈、亢進、興奮的含義。凡是一種急性炎症的進行期,體溫上升嚴重,均可稱為〝火〞。

3)暑:是指由於夏令氣候炎熱刺激機體,因而誘發疾病。發病後呈現壯熱、口渴、疲勞多汗,或昏悶不醒、小便赤澀等。

4)濕:是指空氣中的濕度高,或體內新陳代謝機能與排泄機能障礙,蓄積或分泌著多餘的水液,因而發生病變。特徵為軀體有疲乏重痛感,大小便的排泄不調等証候。

5)燥:是指氣候乾燥或體液乾燥所致的病變。

6)寒:是由寒冷的氣候刺激機體,因而感發疾病。初期症狀為惡寒、發熱、頭項痛等,此謂感冒之「外寒」。又如機體受了病因的刺激後,機能受到明顯的抑制,興奮現象降低,因而呈現體溫不足(內寒)。
 

  (三)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1.整體觀念:是指人體本身的整體性和人與大自然的整體性。

2.辨証施治:是中醫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方法。

a)証: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b)辨証:是分析和辨別疾病的証候。

c)施治:是根據辨証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四)中醫如何診斷疾病

1.四診:是指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收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a)望診: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見徵象,以及排出物等,進行觀察。
b)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是通過聽覺和嗅覺,了解由病體發出的各種異常聲音和氣味,以診察病情。
c)問診:通過詢問病人或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d)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內容,脈診是按脈搏;按診是在病人身軀上一定的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疾病的內在變化或體表反應,從而獲得辨証資料的一種診斷方法。

2.辨証(舉例)

a)八綱辨証:是各種辨証的總綱,為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証方法。

a1)表裏:是辨別疾病病位內外和病勢深淺的兩個綱領。
a2)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
a3)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
a4)陰陽:是八綱辨証的總綱。在診斷上,可將一切疾病分為陰陽兩個
         方面。

b)臟腑辨証: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証候進行分析歸納,藉以推究病機,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正邪盛衰情況的一種診斷方法。

c)經絡辨証:是運用經絡學原理,以推求疾病發生的原因、性質及其部位所屬証候的診斷方法。

d)氣血津液辨証:是根據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分析辨認其所反映的不同証候,用以指導臨床,診察病証。

  (五)中醫如何治療疾病

八法:確定病証後,治療方向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方劑:根據治法、功用,可分為解表劑、清熱劑、補益劑、祛濕劑等
       21類。
藥物:按其功用的共性,結合治法,可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理氣藥、
      補血藥等20類。